時間:2023-10-03 22:37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6953
石膏味辛甘,性寒,屬寒涼藥范疇。石膏生用為清肺胃火熱藥,能清火、止渴、除煩、退熱;用名熟石膏或石膏,清熱作用大減,有收斂作用,外科常用在斂瘡、祛濕、止癢、或作為石膏硼帶用。內科常用在以下幾種情況:
1、傷寒陽明經證:外感風寒,傳變化熱,出現高熱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燒不退,口大渴、思冷飲、煩躁,甚或神昏狂亂,脈象洪大而數。生石膏能清解陽明經火熱,可以本品為主藥,配合知母、甘草、梗米、花粉、蘆根等同用。如發高熱、大汗、口渴已數日,見舌燥乏津、脈象虛大者,可加黨參。
2、時行熱疫:流行性熱性傳染病表現為惡寒發熱,頭痛目痛,頗似傷寒,高熱狂躁,煩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則吐血、衄血、發斑,舌紅生剌,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脈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數象,此為氣血毒熱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黃連、梔子、黃芩、知母、赤芍、元參、連翹、丹皮、竹葉、大青葉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敗毒飲,請參看第一講關于藥物用量大小的變化)。
3、溫病發斑:溫病熱毒深入血分而高熱發斑,或皮下紅斑如錦紋,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寧,舌質絳赤而干晦,或生芒剌,舌苔黃褐少津,脈象細數。可用生石膏配元參、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等同用。
4、胃火牙痛:胃經火熱而致牙痛、齒齦紅腫、口渴、大便干秘等癥。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黃、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傷風者,可加荊芥、防風。
5、肺熱咳喘:肺素有熱,外感風寒,皮毛束閉,肺氣不宣,邪熱內郁,而見咳嗽、氣喘、口渴、痰黃、面紅、口鼻氣熱、脈浮數等癥。可以生石膏配麻黃、杏仁、甘草、荊芥、薄荷、前胡、黃芩等同用。
寒水石與生石膏均為清熱瀉火藥,但寒水石清肺胃實火,偏入血分,無解肌達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火熱,主入氣分,并有解肌達表,使邪外透的效力。大青葉與生石膏皆常用于時行熱疫。但:大青葉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熱、狂熱煩亂、血熱赤斑、熱毒赤痢等癥。
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熱熾盛,肌熱炙手,頭痛如劈,大汗煩渴等癥。用量生石膏一般為三錢至一兩半。特殊需要時,可用至三、四兩。入湯藥須打碎先煎。
注意:治療重病時,不可用量太小。石膏以外用為多,內服較少用。血虛發熱,胃弱,肺虛,非實熱證者,均忌用。據近代研究報導,用天然石膏煎汁對人工發熱之家免有明顯退熱作用。但對石膏的藥理尚未完全探明。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