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4:29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3986
1.鎮靜安神,治失眠癥。
石菖蒲對某些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能鎮靜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濁、祛痰濕的作用,對治痰熱內擾之不寐癥有較好的療效。對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鎮靜和催眠作用。
2.理氣活血,治關節疼痛。
石菖蒲味辛,能理氣活血,祛風宣濕,用治風濕痹阻、關節疼痛,或跌打損傷之瘀腫疼痛癥,臨床常用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腫止痛的作用;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
本品含有揮發油,氣芳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異常發酵,故能醒脾和胃助運化,用治濕困脾胃癥。濕困脾胃,健運失司,則胸悶腹脹,全身困重乏力,納呆口淡,或胸痞嘔惡。臨床中,常用石菖蒲、郁金、藿香等配伍。
如連樸飲治濕熱中阻,藿香正氣散加石菖蒲治濕困脾胃,香砂六君子湯加石菖蒲、佩蘭治脾虛濕阻等,均取石菖蒲和中辟濁之功效。
4.豁痰開竅,治癲癇癥。
石菖蒲氣味芳香,能化濕濁,有宣竅祛痰濕的作用,適用于痰濕蒙蔽、清陽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聾目昏、精神遲鈍等。
5.芳香辟濁,預防疾病。
石菖蒲氣味芳香,能辟穢化濁,有解毒驅邪之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預防疾病的常用藥。古人有在端午節用鮮石菖蒲、鮮艾葉掛在門窗上的習俗,作為預防瘟疫之用,皆取石菖蒲芳香辟濁、解毒驅邪的功效。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