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09:50 來源:中醫中藥 閱讀量:13793
功能主治
追風定痛,健骨,鎮驚。治歷節風痛,四肢拘攣,腰腳不隨,驚悸癲癇,痔瘺脫肛。
①《別錄》:止驚悸,療惡瘡鼠瘺,頭骨尤良。
②《藥性論》:殺犬咬毒。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莊疼痛,溫瘧。療傷寒溫氣。
③《千金·食治》:頭骨治風邪。
④《食療本草》:主腰膝急痛,煮作湯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風急痛,脛骨尤妙。
⑤《本草拾遺》:煮汁浴小兒,去瘡疥。驚癇。
⑥《綱目》:追風定痛,健骨,止久痢脫肛,獸骨哽咽。
⑦《玉楸藥解》:療關節氣冷,治膝脛腫痛。逐痹通關,強筋健骨,平歷節腫痛,愈腰膝痿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虛火盛者慎服。
①《本草蒙筌》:畏蜀漆、蜀椒、磁石。
②《本草經疏》:凡血不足以養筋,以致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③《得配本草》:肝腎虛敗,腰腿疼痛如風者禁用。
附方
①治白虎風走注疼痛,兩膝熱腫:虎脛骨、黑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末,每服溫酒調下二錢匕,日再服。(《經驗后方》)
②治筋骨節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蓋臥少時,汗即出。
③治歷節風百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沒藥半兩,虎脛骨(酒炙)三兩。上二味搗研為末,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三服,不計時候。(《圣濟總錄》沒藥散)
④治腰腳不隨:虎腰脊骨一具,前兩腳全骨,細捶之,于鐵床上,以文炭火勻炙,翻轉侯待脂出甚,則投濃美無灰酒中密封,春夏一七日,秋冬三七日。每日空腹隨飲,性多則多次,性少則少飲,未飯前三度溫飲之。
⑤治健忘驚悸:虎骨、白龍骨、遠志肉等分。為末,生姜湯服,日三服。(《永類鈐方》預知散)
⑥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大蟲骨炙令黃焦,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次。(張文仲)
⑦治大腸痔漏并脫肛:虎脛骨二節,蜜二兩。炙令赤,搗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凌晨溫酒下二十丸。
⑧治臁脛爛瘡:用虀汁洗凈挹干,刮虎骨敷上。
⑨治月蝕瘡:虎頭骨二兩,浮萍一兩(屑)。上二味,以豬脂一斤煎,取骨黃成膏,以涂瘡上。(《姚僧坦集驗方》)
⑩治湯火灼傷:虎骨炙焦研敷。
⑾治倒撲蹴損,筋骨疼痛:虎骨一兩,酒一升,生地黃汁一升。上三味,將地黃汁并酒煎沸,入虎骨末同煎數沸。每服一盞,溫服,不拘時候。(《圣濟總錄》虎骨散)
各家論述
①《綱目》:虎骨通可用,凡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當用頭骨;治手足諸風,當用脛骨;腰背諸風,當用脊骨。
②《藥品化義》:《本草》言虎頭骨之功與脛同,合養精補血之藥,主治精血衰少,腰腿足膝軟弱無力,不能行動,或筋骨疼痛,難以屈伸。若傷于濕者,筋骨弛長而軟,或腫痛,若過于酒色勞碌,腎肝血熱者,腰膝酸疼腿痛,相似虎骨證侯,不宜誤用。
摘錄
《*辭典》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