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17:38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8963
提起銀屑病,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牛皮癬”。但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屬于少見的嚴重型的銀屑病,不僅對患者的外觀形式造成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精神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為了深入了解這一疾病,華商網記者近日采訪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牟寬厚教授,通過他的分享,我們可以了解該病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法、預防措施以及創新療法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公眾對該病的認識,幫助患者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
少見,臨床表現威脅患者正常生活
牟寬厚教授首先介紹了GPP的少見性和臨床異質性。這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臨床表現為廣泛的、無菌性的、廣泛分布的膿皰發作,伴或不伴系統性炎癥。膿皰型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涉及遺傳和免疫應答異常等多種因素。
據了解,中國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粗患病率為1.403/10萬,患病率呈現“雙峰”分布,首次出現的高峰為0~3歲,第二高峰則為30~39歲。牟寬厚教授認為:“GPP雙峰的發病率與疾病的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雙峰保持對應,也就是說它跟我們的免疫系統有非常重要的關聯。”
相較于尋常型銀屑病,GPP的臨床表現還是相對比較復雜。牟寬厚教授介紹,它會毫無征兆地表現為全身廣泛的膿皰,同時患者可能會使皮膚整個呈現潮紅的特征,還會伴有疼痛和干燥的鱗屑,患者會極度疲倦,會發熱,甚至會高熱,肌肉無力和關節疼痛。有些患者會出現地圖舌或者是伴有多個甲的損害,不管是手指甲還是腳趾甲,表現是增厚、發黃,或者說甲周或者甲下出現膿皰。“GPP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它呈現一個周期性發作的特征,也就是大部分患者都是發一批膿皰,然后在兩周之內有一個緩解,然后緊接著這個膿皰再次出現,反復地高熱,呈現消耗型疾病的特征。這個病有一定的死亡率,對于醫生和患者來說,早期識別GPP顯得非常重要。”
現狀,認知不足致臨床診斷存挑戰
由于該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診斷標準不統一,臨床實踐缺乏治療管理方法,導致醫生對GPP的認識和診斷水平存在差異,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皮膚科專家們制定了《膿皰型銀屑病診療中國專家共識》,針對膿皰型銀屑病的臨床表現、分型、檢查、診斷標準和治療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其中,GPP作為膿皰型銀屑病的主要亞型,其疾病特點、臨床診療也在共識中得到了比較詳細的描述。此外,該共識還解決了GPP與其他皮膚病的交叉表現和相似癥狀的問題,避免了診斷上的誤診或漏診,對于提升皮膚科醫生對GPP的認識和診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提醒,保持良好心態做好日常護理
牟寬厚教授指出,對于患有頑固型銀屑病的患者來說,放松心態是非常重要的。緊張、焦慮或心理不適只會加重疾病的發展,因此患者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皮膚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于膿皰型銀屑病患者來說。加強皮膚的保濕、穿寬松的衣物、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低糖飲食都是非常重要的。
牟寬厚教授強調,雖然這些做法在治療中可能不是最關鍵的,但對于疾病的恢復卻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狀態和良好的心情都是不可或缺的。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