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2 00:3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4341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一種給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快速分類的技術,結合快速測序和深度學習人工智能(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鐘內完成分子診斷。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出術中進行腫瘤分子診斷以輔助手術決策的潛在可行性。
該論文介紹,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通過手術摘除腫瘤,這要求經過謹慎考慮后,能在清除腫瘤組織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神經系統損傷等并發癥的風險。不過,目前的標準流程依賴術前成像和術中組織學分析,但這些方法有時無法給出最終結論,偶爾也不準確。通過DNA測序獲得甲基化圖譜或揭示關于腫瘤起源和預后的信息,但一般要好幾天才能出結果。
為快速獲得DNA甲基化圖譜,從而實現術中診斷,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荷蘭烏得勒支大學J.De Ridder和同事及合作者使用納米孔測序技術,該技術速度更快,但產生數據覆蓋的遺傳位點不如傳統測序技術多,為在很少數據下實現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分子分類,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模型——名為“Sturgeon”的神經網絡工具。
在用模擬數據對Sturgeon神經網絡工具進行訓練和校準后,論文作者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樣本的數據對其進行測試,結果顯示,Sturgeon基于相當于測序20-40分鐘的數據對50個樣本中的45個進行了正確分類。他們還在25次手術期間測試了Sturgeon的表現,發現它能給72%的腫瘤準確分類,且給出診斷報告的時間不超過90分鐘。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快速測序的術中深度學習診斷或能輔助神經手術決策并有望改善患者預后。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