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5 20:13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9562
;養生關鍵期;,少一物、食二瓜、飲三茶、做四習
烈日炎炎的夏季,是陽氣最旺盛的季節,此時身體氣血運行比較旺盛,是調節身體的好時機。
中醫講究;冬病夏治;。俗話說:;夏季養生做得好,冬天疾病不再擾;。所以夏季是養生的好時節,做好養生工作,更有助于健康保駕護航。
夏季,進入;養生關鍵期;,少一物、食二瓜、飲三茶、做四習
少一物
冷飲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比如冰鎮的飲料、冰激凌等,雖然當時感覺非常涼爽,但對于身體健康不利。
臨床上由于貪吃冰涼飲料,從而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的例子,不勝枚舉,夏季切莫貪涼。
如果猛喝飲料,當時身體降溫速度太快,很可能會引發,疾病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別拿健康開玩笑。
食二瓜
第一種:冬瓜
冬瓜是夏季難得的美食,具有祛暑,祛痰,利尿等作用,絕對是,絕對是消暑第一瓜。冬瓜含水量非常豐富,高達96%。
其中鉀元素含量非常高,每100克含鉀量為130毫克,屬于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
鉀元素是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素,補充鉀元素可以將體內多余的鈉元素排出,保護心臟功能,補充水分,消腫利尿還有助于防中暑。
煮冬瓜湯的時候不需要削皮。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冬瓜皮利水作用較強。
第二種:苦瓜
苦瓜下火,具有清熱、排毒、補氣益精、治渴消暑等功效,在炎熱的夏季,就成為餐桌上必備食物。
苦瓜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不僅健脾,還可以清肝明目,并且有效預防中暑的情況發生。苦瓜含有的營養成分還能幫助保護細胞膜,有效預防血管病變。
夏季不妨適當喝一點苦瓜汁,能夠有效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保護心臟的功能,苦瓜還可以減肥分解體內的脂肪,抑制脂肪的合成,達到減脂瘦身的目的。
所以,夏季,進入養生的;關鍵期;,希望大家經常把苦瓜端上飯桌,更有助于強健體魄。
飲三茶
一:金桂菊茶,降火消炎
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容易出現上火嗓子疼的情況,尤其是吃了重口味的食物,比如麻辣小龍蝦燒烤等,更容易導致嗓子疼,口舌生瘡等!
夏季可以經常喝點金桂菊茶,準備:金銀花,菊花,蒲公英,桂花,合理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更有助于散風熱,清熱解毒,清除有害物質,強健體魄。
二:姜棗茶,健脾胃
夏季體內容易積聚病氣,夏季炎熱,人體動力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可以喝一杯姜棗茶,符合春夏養陽的宗旨。
紅棗和姜片一起加冷水,下鍋煮開后再選擇小火繼續煮,10分鐘以上放入保溫杯中繼續悶泡,可以反復沖泡幾次。
生姜具有去感病邪的作用,大棗可以保護腸胃,兩者強強聯合,能夠幫助加快新陳代謝,將體內的病氣驅走,呵護身體的健康。
三:蒲公英砂仁茶,排濕毒
夏季陽氣旺盛,體內陰濕容易外泄,通過人為調和增補陽氣散歇去些活血通絡,極大利于去除寒邪緩解或治愈易發作的疾病。
所以在這個時候喝一杯蒲公英砂仁茶,幫助加速體內濕寒毒氣的排出,還有助于強健體魄,讓身體越來越強壯,也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做四習
1、曬頭頂,補陽氣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頭頂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匯于頭部。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是百脈所會之處。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不要戴帽子!
想要曬曬自己的頭頂,適合在中午時間上午10點到下午1點之間,讓陽光灑滿頭頂,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中午的陽光最為強烈,要注意不要曬傷自己。
2、不吃宵夜,不熬夜
睡眠,是人體最佳的排毒方式之一。良好的睡眠對于促進人體排毒非常有益處,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在睡眠中度過,進行自我解讀與修復。
所以一定不要熬夜,也不要熬夜吃宵夜,尤其是油膩的食物,否則很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甚至讓機體得不到充足的休息。
肝臟長時間工作得不到休息便無法進行自我修復,此時就會影響到解毒的機能,進而導致毒素無法順利排出,體內藏毒越來越多。
所以,除了不要熬夜,還要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晚上8點之后,不要吃任何東西,11點之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保證7~8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3、睡前堅持泡腳
夏季是逼出身體寒氣的好時節,依然要堅持睡前用溫水泡泡腳,水溫大約保持在40攝氏度,水量沒過腳踝,能夠達到祛寒排濕,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
夏季人們體內的水分流失比較多,很容易感覺到疲憊,在睡覺之前泡泡腳能夠讓人體放松感覺非常舒服,泡腳一定要泡透,可以加入生姜,花椒,艾葉等養生食材一起泡腳。
4、適當運動、不久坐
久坐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但長期久坐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嚴重,所以一直提倡大家盡量避免久坐。
清晨或者是傍晚的時候,天氣比較涼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多走,走路一定要均勻,不要著急,保持良好的心態,一般40分鐘2~3公里最為合適。
除了適當走路外,可以進行其它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當然也要持之以恒。運動之后,一定要為身體補充水分。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