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03:37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0858
本報訊中日友好醫院等團隊最新發現23個長新冠蛋白標志物,將有助于長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識別,為研究長新冠的機制提供分子層面的線索。近日,該研究在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上發表。
中日友好醫院曹彬團隊、北京協和醫院黃超蘭團隊、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團隊聯合開展研究,納入181名2020年1月至5月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患者,并與年齡、性別相匹配的181名未感染新冠的人群進行社區對照,對出院的新冠患者發病后六個月、一年、兩年3個時間點及社區對照的血漿樣本進行蛋白組學檢測。
研究團隊發現,新冠患者發病后兩年存在4種主要的生物過程恢復模式。最終,以多系統表型驅動在4種生物過程恢復模式的重點通路中,研究團隊獲得23個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長新冠蛋白標志物,標志物與肺功能、長新冠核心癥狀等相關聯,這將有助于長新冠高危人群早期識別,并為新干預措施的研發提供靶點。研究團隊介紹,全球既往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有10%存在長新冠,影響涉及多器官系統。長新冠的機制假說包括感染后組織中殘留的病毒、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與宿主蛋白交叉反應引起的自身免疫等,但這些假說仍需要進一步驗證。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