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4 21:46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6079
保養大腦,秋天多吃這幾種便宜貨入秋,是養脾最好的時候。養好脾胃,不得不提到這個果子。它的鮮果,維 C含量高于獼猴桃,但多食「令人熱渴膨脹,損脾元,助濕熱。」所以淺嘗即可。我們更多的是吃干品,沒錯,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就是大棗。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作為干品,才是中醫所說,養人的藥食同源的大棗。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古代將大棗傳為仙果,《名醫別錄》說大棗能「久服不饑神仙」。《神農本草經》也將紅棗列為上品,常年食用都好。《吳氏本草》中,說「棗主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顏色,美志氣」 。《本草備要》中,說棗「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基本概括了大棗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讓身體變得更美好。劃重點:大棗不是養脾的嗎?為什么適得其反了?很多人脾虛,想要吃棗健脾補氣。你會發現,大棗有粘膩的感覺。味道又很甜,因此吃了這么多年的棗,也沒見氣色有多好,不是便秘,就是因為棗皮堅硬,棗子滋膩,變得胃脹難受,甚至還原原本本地拉了出來hellip;hellip;一脹滿,脾運一呆滯,還有可能影響氣血的化生,這時,吃棗反而是弊大于利了。所以想要把棗的好,吃下去,就要先去掉滋膩,避免產生濕氣,怎么做呢?大棗CP,讓一顆大棗發揮它最大的能量絕妙好CP:生姜+大棗一物降一物,大棗的滋膩,自有疏解她的人。而且還會相得益彰,共奏1+1gt;2之功。那就是生姜啦。古人聰慧,《傷寒論》中,生姜與大棗同用的方劑就有33首,占了全書113首方的近30%,比如,桂枝湯及其類方,小柴胡湯,吳茱萸湯等。姜棗CP,強強聯手。生姜發散之力很強,可以散寒解表,大棗甘溫補中,有「守」的作用,讓生姜不會「過散」。同時,大棗可以緩和一下姜的辛辣,讓胃不要那么難受,既達到了散寒的目的,又保護了胃不受傷害。生姜,又恰好可以把大棗的滋膩化開,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方法也很簡單:小塊生姜切絲,2枚紅棗掰開去核,加水煮開5分鐘即可。這對CP可以幫你:緩解手腳冰涼改善痛經:加一點紅糖,效果更好。緩解突然感冒:外面突遇風寒,回到家中,煮上一碗生姜大棗茶,驅寒暖胃,趕走風寒。改善胃寒胃疼。懶得自己做,我們也可以備上一罐這種現成的姜棗膏,無添加,沒有防腐劑,配料只有紅糖,老姜,紅棗,枸杞,桂圓肉和蜂蜜制作而成。古方紅糖,補益氣血,養脾胃,老姜驅寒補陽的效果更佳,雖然味道辛辣,但是有了紅棗,枸杞,桂圓,紅糖等食材的中和,壓制了這股辛辣口感,吃上去辣中帶著醇香和甘甜。桂圓肉補益氣血,養心脾,枸杞補虛,溫補陽氣,蜂蜜滋陰清熱,而且用的是傳統熬制膏方的制作方法,期間不添加任何的防腐劑,添加劑,制作膏方的都是有著多年經驗的老師傅們。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