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5 23:40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2563
如何突破新藥研發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卡點”是業界關注的話題。
“新技術將推動未來工廠在微納尺度水平通過大規模微縮集成,顛覆性地改變傳統產業的宏觀形態,創造新的高新技術產業?!敝袊こ淘涸菏?、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25日介紹了其團隊提出的“超限制造”前沿概念,通過追求制造和研發過程中的微縮化、集成化,以實現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快激光技術對透明材料進行三維內雕。
錢旭紅將這一機制形象地比為“小空間、大作為,螺螄殼里做道場”。他指出,新技術的應用,有望突破傳統制造技術極限,獲得效能提升、體積和占地及用工的大幅減少、資源能耗和廢棄排放的下降、安全性的提高。
“2023復旦新藥創制論壇”25日正在上海舉行,充分發揮張江生物醫藥高地的地緣優勢,整合新藥創制人才、企業資源,著力交叉融合創新,為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同行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面對藥物研發過程中的“瓶頸”,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教授提出建立開放共享的技術/數據平臺。平臺產生的模型、數據、資源、技術,對學術機構開放共享,推動原創科學技術研究。企業也可以利用平臺進行藥物的篩選和驗證。同時,對于國外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快速推廣、高效使用。
魯白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創新藥研發經歷。在此過程中,魯白總結出了“產學患醫”新模式,通過把工業界、學術界、患者和醫院聯結形成共同體,快速推進創新藥的研發以及和醫院合作的取自臨床、又返回臨床的“逆向轉化模式”。相較于傳統藥物研發過程,這一模式會大大地縮短臨床研究時間,降低研發成本,提高藥物的人體應用轉化成功率。
據了解,論壇期間,海內外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知名藥學專家、藥企研發領軍人物、藥品監管領域專家以及致力于新藥研發的青年才俊,聚焦新藥創制,圍繞藥靶發現、原創藥物、先進制劑和藥物評價等主題,分享新藥研發前沿信息,探討新藥創制新技術、新方法、高校生物醫藥成果轉移轉化等問題。
據了解,論壇由復旦大學藥學院主辦,上海市藥物研發協同創新中心等協辦,希望推進學術界、工業界、醫院和藥監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打通“基礎研究—新藥創制”之間的“轉化鴻溝”;推動新藥創制事業的源頭創新、持續創新和循環創新,助力中國從“醫藥大國”到“醫藥強國”的跨越式發展。本屆論壇也是正在進行中的復旦大學藥學學科周“新藥研發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活動之一。線上線下共吸引1.2萬余人參會。
復旦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新表示,此次論壇上,學界、業界專家學者從新藥創制產業鏈的不同角度和維度帶來最新研究進展,體現了復旦大學乃至上海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兼容并蓄的特點和優勢。復旦大學藥學院院長李聰指出,藥學院將以復旦大學新藥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設為契機,整合各方力量,構建智能藥學特色發展方向,以國家需求為紐帶打造協同共生的張江科技創新生態系統。
上海張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張江科學城成立之初就重點謀劃布局生物醫藥行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張江已在源頭創新、產業布局、產業生態、科技金融等多方面齊發力,集聚了以復旦大學藥學院為代表的一批前沿科技研發機構。該集團將持續深化與復旦大學藥學院的合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在科創企業的孵化方面發揮張江集團的優勢和作用。通過強化校企合作,共同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
論壇期間,上海市重點現代產業學院——新藥創制產業學院揭牌。新藥創制產業學院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為依托,與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致力于探索新藥創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并構建新藥創制終身學習平臺。未來,新藥創制產業學院將更好地整合高校、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優勢資源和創新要素,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藥學人才。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