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7 00:03 來源:健康常識網(wǎng) 閱讀量:9681
脾強,命長!分享一張方子,健脾止瀉昨天,我看到一位讀者給我留言。她說,她27歲,形體偏瘦,常年慢性腹瀉,伴有腹痛,飯后即泄,早晨起來也泄。參苓白術散、四神丸等中成藥,中醫(yī)湯藥,以及抗生素、益生菌,只要是能用的藥,都用過。結(jié)果,都不盡人意。她問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我當時的回答是,從前的治療,思路都對,可能是不對癥或者療程不夠,所以未能見全效。慢性腹瀉的確很苦惱,有時做個長途車、開個會,突然想腹瀉了,就很尷尬。那怎么辦呢?其實,中醫(yī)藥在調(diào)理腹瀉方面有 很多不錯的驗方。各位,此時此刻,我就想分享一張經(jīng)常用的一張方子:黃芪、黨參、甘草、白芍、蒼術、柴胡、陳皮、升麻、木香、茯苓、條芩、車前子、防風。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煎服2次,10天為一個療程。三個療程后看療效。這個配伍,迄今已經(jīng)有些年頭了。1994年的《湖南中醫(yī)雜志》里頭,曾經(jīng)刊載過這個經(jīng)驗方。這方子,我曾經(jīng)分享給一些社區(qū)醫(yī)院的中醫(yī)同仁們。他們的反饋,都比較好。我自己,也用過幾次。我說說這里的道理吧。你記住啊,像上文讀者的情況,我雖然不見本人,但憑癥狀和舌診,第一個考慮是脾虛泄瀉。這個在當代的中醫(yī)脾胃病學里頭,是最常見、最容易碰到的一種慢性病。這類人,一般是脈細弱,舌淡苔白,大便一天數(shù)次,有的甚至六七次之多,大便溏薄,甚至完谷不化,只要吃得不小心,比如說油膩了,或者涼著了,肯定就拉稀腹瀉。長期腹瀉,患者往往偏瘦,面色不好,食欲下降,飯后胃脘難受。怎么會這樣呢?答案就是脾虛。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常,食物進來以后,水反為濕,谷反為滯,于是不停地拉稀腹瀉。怎么辦?健脾。健脾的方法,很多。參苓白術散,可以。四神丸,可以。我現(xiàn)在要說的,是調(diào)中益氣湯加減。再看一遍;;黃芪、黨參、甘草、白芍、蒼術、柴胡、陳皮、升麻、木香、茯苓、條芩、車前子、防風。這里頭,黃芪、黨參、甘草、蒼術、柴胡、橘皮、升麻、木香,這就是調(diào)中益氣湯。調(diào)中益氣湯,源于《脾胃論》,善于益氣健脾,和中祛濕。主治癥候,就是脈細弱或濡細,苔白膩,大便泄瀉,身體倦怠,不思飲食,腹脹胃滿。其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蒼術燥濕助運,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氣。陳皮和木香用于化濕行氣導滯。在這個基礎上,加了幾味藥,用白芍柔肝,以化解肝脾不和、腹部隱痛。以茯苓和車前子利水,使得脾濕得化,而且還能通過利小便而實大便。防風,則有助于止瀉。脾虛濕盛,郁久容易化熱,故而用黃芩清熱利濕。當然,這驗方不是對所有的脾虛泄瀉患者都好用。畢竟,人有千百種,病有大不同。有些方藥,用在張三先生身上好使,用在李四女士身上就不行。這是常有的事兒。但無論如何,作為一種經(jīng)驗,我想分享給我的讀者。不管它能否幫助人,這都是我一點心意。我希望,有此類困擾的朋友,在中醫(y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zhuǎn)載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wǎng)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