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21:21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11238
血脂總降不下來怎么辦?這4種食物;醫生,我血脂都高了,你為什么不給我開藥呀?;;醫生,我血脂都在正常范圍,你為什么給我開藥呀?;血脂可不是單看化驗單上uarr;darr;就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血脂異常到底要不要吃藥?吃什么藥?需要控制到什么水平?什么是高脂血癥高脂血癥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是人體內脂蛋白的代謝異常,主要包括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等。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藥物一般來講,總膽固醇最好不要超過 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最好不要超過 4.1mmol/L,甘油三酯(TG)最好不要超過 1.7mmol/L。如果是健康人,血脂超過上述數值,就要注意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限制飲酒了,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如果已經發生冠心病、腦血管病等疾病,即便是化驗單上沒有出現uarr;,哪怕是darr;,都應該用藥物治療,努力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控制在 1.8mmol/L,甚至 1.4mmol/L以下。四類人群要重點篩查血脂《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出,以下四類人群要注意重點篩查血脂:1.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者。2.存在多項ASCVD危險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3.有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癥的患者。4.皮膚或肌腱出現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01有ASCVD病史者高血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誘發因素,保持血脂的穩定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控制其進展都有很大幫助。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通常都會存在血脂異常問題,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標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通過做血液檢查可以了解這些指標的具體變化,從而對病情做出更為明確的診斷。這類人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血脂檢查。02存在多項ASCVD危險因素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40歲以上、肥胖、吸煙的人群,每6個月應檢測一次血脂。檢測當天,患者需要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抽血化驗,由門診醫生開具血脂化驗單,一般包括血脂四項,分別為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如果發現血脂異常,要在心內科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治療。除了藥物干預,還可以通過飲食與運動進行輔助治療。03有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家族性的高脂血癥,一般是由于基因異常所導致的血脂代謝紊亂,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點。常表現為甘油三酯升高、血壓升高等。有家族性高脂血癥的人群,最好每年去醫院檢查一次血脂。如果發現血脂異常,需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治療。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飲食要清淡,還要注意控制體重。由于高脂血癥通常沒有任何癥狀,所以很多人都不重視,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血脂異常,但血脂異常卻時刻威脅著身體健康,如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所以血脂異常被稱為;無聲的殺手;。04有黃色瘤及跟腱增厚者如果您發現皮膚出現橘色、黃色或棕紅色斑塊或結節,且沒有疼痛感,千萬不可大意,要及時去醫院檢查,這很可能是黃色瘤。黃色瘤通常如針頭或黃豆大小,微微凸起,圓形,邊界清晰。黃色瘤有多種,包括手掌黃色瘤、肌腱黃色瘤、丘疹性黃色瘤以及結節性黃色瘤,多出現在眼瞼、手、腳、臀部,甚至口腔。如果確診是黃色瘤,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進行血脂篩查。此外,跟腱增厚者也要重點關注血脂情況,每半年去醫院檢查一次血脂,發現問題及時干預,不可掉以輕心。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