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8 05:01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7336
自動找到人體穴位,模擬雀啄、回旋、往復等一系列傳統中醫艾灸手法,智能化艾灸機器人正在實施未病治療。這款通過“數據大腦”實現“望聞問切”的智能化艾灸機器人,誕生在沈陽高新區,由“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建設的我國首個中醫人工智能實驗室研制;
距離沈陽高新區30公里的沈陽中德產業園里,依托頭部藥企“鏈主”三生制藥建設的北方藥谷德生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項目正在抓緊進行內部施工,預計明年6月將全面竣工。屆時,這里將形成嶄新的生物醫藥制劑和原輔料產業化基地,打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藥國際CDMO基地;
……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沈陽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在重組蛋白藥物、化學原料藥、疫苗、醫療影像裝備等領域競爭力不斷增強,涌現出一批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和行業單項冠軍。
這其中,既有耕耘多年的大企業,也有剛剛起步的中小企業。而即將印發實施的《沈陽市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舉措》,無疑將為這座老工業城市“向新求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藥”有所求 重在創新開源
“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全球高技術產業中最活躍、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沈陽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成立了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鏈工作專班,梳理出產業全景圖,找出藥品研發上市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沈陽市科技局局長、工作專班辦公室負責人李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此,專班提出,以“鏈主”企業為紐帶,整合255個科技創新平臺資源,運用重大科技專項、“揭榜掛帥”項目、醫工交叉融合等科技手段,將6所醫藥高校、3個中國科學院院所、42家三級醫院和規上企業有機鏈接,深耕新藥研發、眼健康產業、高端醫療裝備等優勢領域。
“藥”有所求,重在創新開源。年僅“7歲”的拜澳泰克生物醫學集團,集聚了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高層次人才,以自主技術為核心,已著手布局孵化細胞藥物、活體生物藥、新型生物材料技術及產品等產業,實現從研發到轉化的一站式全產業鏈生態圈。
“冬季來臨,阿奇霉素市場需求持續上漲,分廠已按照公司整體生產布署調整了生產狀態,全力保障市場用藥需求。”遼寧方大集團東北制藥101分廠副廠長魯忠生表示。
魯忠生的信心,源于東北制藥77年的深厚底蘊和技術積累。東北制藥研究院院長劉素娜介紹,企業在培育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足功夫,積極布局高起點創新藥,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全球原創性抗體,相繼開發了抗體偶聯藥物和CAR—T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僅最近3年,東北制藥已有14個仿制藥獲批上市,其中兩個為國內首仿,打破了國外原研藥的壟斷地位,填補了國內空白。
“械”為所需 人工智能賦能
如果說生物醫藥產業是沈陽新興產業的“左膀”,醫療裝備產業則是其“右臂”。前不久,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高端雙能3.0T磁共振和全球首臺0.235秒超高端螺旋CT等新產品,標志著其在醫療裝備超高端技術領域的再次進階。
“0.1秒的提升,可以讓醫生看到更為清晰的心臟影像,推動臨床科研迭代升級。”東軟醫療高級副總裁韓東龍介紹,特別是在AI賦能下,高端CT閱片效率、閱片準確度顯著提升,有力促進了城鄉間醫療同質化。
作為醫療器械產業鏈的“鏈主”之一,東軟健康醫療科技產業園在沈陽高新區崛起,現已入駐企業50余家。其中,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尖端技術經驗、遼寧中醫藥大學的深厚中醫藥理論,以及沈陽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新轉化能力,聯合建設的中醫人工智能裝備聯合實驗室在這里掛牌,部分成果加速轉化并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藥”“械”同步發力,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這座東北老工業城市悄然形成。2023年,沈陽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預計完成產值300億元,同比增長13.4%。
“沈陽市將持續優化產業政策措施,把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科技創新力量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沈陽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產業基地。”李瑩表示。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