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2 12:24 來源:人民網 閱讀量:19272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好的個性可能會保護你免受癡呆癥的侵害。
芝加哥西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某些性格特征,比如盡職盡責、外向和積極,似乎可以降低一個人患癡呆癥的幾率。另一方面,同樣的研究發現,神經質和更消極的觀點和行為與智力下降的風險更高有關聯。
好消息是:日常行為可能是關鍵因素,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研究人員解釋稱,人的性格會影響日常習慣對大腦的健康與否。神經質與癡呆癥的下降有關,神經質的人更容易焦慮、喜怒無常和擔憂,而盡職盡責的人更有可能鍛煉、預約預防性保健服務、少喝酒。因此,也許這就是干預可能對改善某人的健康行為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結果有用的地方。
這項新的研究側重于心理學家長期以來所稱的“五大”人格特征:盡責性、外向性、經驗開放性、神經質和宜人性。
研究人員查看了八項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總共包括了4.4萬多人,其中1703人后來患上了癡呆癥。
研究結果顯示,消極特征得分高,如神經質和消極情緒狀態,加上責任心、外向性和積極情緒得分低,似乎都增加了患癡呆癥的幾率。相反,開放性、宜人性和生活滿意度得分高的人大腦衰退的風險較低。
即使研究人員排除了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些趨勢仍然存在。
研究人員指出,盡管沒有證據表明大腦的物理損傷在這些發現中起了作用,但積極的人格特質可能會在一生中讓人們對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其他癡呆癥等疾病有抵抗力,即使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研究人員推測,即使大腦發生了變化,樂觀的性格可能會抵消這種影響,讓人們更好地應對。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