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2 09:12 來源:健康常識網 閱讀量:18289
若遇到這3種息肉,勸你最好及時切除!要知道,息肉是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是一種良性腫瘤,根據息肉的病理性質不同,可以分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如果不及時切除,有可能逐漸演變為癌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展為癌癥,大多數息肉是良性的,對人體沒有危害,只需要定期觀察和復查。其實,對于不會癌變的息肉,可以不用切除,隨時注意觀察就行。哪些息肉容易引發癌癥,要如何進行治療呢?1、腸息肉腸息肉與胃息肉非常相似,主要分為炎性與腺瘤性兩種。炎性腸息肉通常不易發生癌變,腺瘤性發生癌變的風險相對較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大約有80%至95%的大腸癌都是因腸息肉發生惡變所引起。即使是比較安全的炎性息肉,在炎癥的不斷刺激下也會繼續增大,最后發展為腺瘤性息肉,從而引起腸套疊、腸梗阻、腹瀉、便血等疾病。因此,一旦發現腸息肉需要盡快將其切除,杜絕后患。直徑在2cm以下的良性腸息肉,可以通過腸鏡的方式進行切除,然后再做病理分析;直徑2cm以上的腸息肉,通常要先鉗取部分組織進行活檢,如果有出現癌變,就需要通過腹腔鏡將部分腸段進行切除。2、胃息肉通常在胃鏡檢查中大概會有1%至5%的患者長有胃息肉,其中有80%是屬于炎性或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比較安全,癌變率只有0%至5%。而剩下約20%為腺瘤性息肉,這類息肉就比較危險,有25%至50%出現癌變的可能。對于直徑在1cm以下的胃部息肉,可以通過胃鏡檢查時直接用活檢鉗進行清除,也可以暫時不處理,每年定期做一次胃鏡復查;對于直徑在1cm至2cm的胃息肉,也可以通過胃鏡進行微創切除,大多數不會發生癌變,不必太過擔心;對于直徑大于2cm的息肉,不管什么類型、數量、有蒂無蒂,都一定要切除,這種也是可以通過胃鏡來進行手術。如果有出血、癌變的息肉,也一定要盡快切除,因為癌變組織可能會深入到粘膜下層,防止留下隱患,通常要選擇腹腔鏡的方式來進行胃部切除。3、鼻息肉鼻息肉比起胃息肉、腸息肉來說要更安全,通常不會癌變。但由于它一般都長在鼻竇位置,會給患者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耳鳴、記憶力下降、鼻塞、頭暈、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鼻息肉需要配合藥物與手術同時治療。對于體積偏小的早期息肉,可先用皮質激素噴鼻治療2至3個月,如果沒有得到治療效果再選擇手術;對于體積偏大的鼻息肉,首先要口服潑尼松來減小面積,這樣才能進行后期手術;對于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或者癥狀嚴重的情況,可以選擇在鼻內鏡下進行切除手術。因此,對于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果息肉是良性的,體積較小,沒有癥狀,可以暫時不處理,定期進行復查。如果息肉是腺瘤性息肉或懷疑有惡變傾向,應該及時進行手術切除,以防止演變為癌癥。總之,對于息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診斷和治療,不能一概而論。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息肉的發生和癌變。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