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09: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8636
全球AI制藥領域合作提速。AI醫藥公司Isomorphic Labs日前宣布,與禮來和諾華簽署協議,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將AI技術用于新藥物發現。此前,AI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宣布與意大利制藥公司美納里尼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達成一項總額超過5億美元的授權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傳統藥物研發,AI技術能將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的時間縮短近40%,臨床新藥研發成功率可從12%提高到約14%。隨著醫藥企業與生物科技公司加強合作,AI制藥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行業前景廣闊。
AI技術受青睞
AI制藥以醫藥大數據為基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制藥各環節,提高新藥研發效率及質量,降低研發成本。
據悉,Isomorphic Labs與諾華的合作,將針對3個未披露的靶點開發小分子藥物。Isomorphic Labs將獲得3750萬美元前期付款,并有資格獲得高達12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Isomorphic Labs與禮來的合作,將針對多個靶點開發小分子藥物。Isomorphic Labs將獲得4500萬美元前期付款,并有資格獲得高達1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沃森生物日前在互動平臺稱,公司密切關注疫苗前沿技術發展方向,未來將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開展產品研發;博濟醫藥表示,公司與深圳埃格林醫藥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利用人工智能在臨床試驗領域展開戰略合作。
近年來,維亞生物、成都先導等國內知名CRO企業屢屢與AI科技公司達成合作,涉及靶點研究和臨床試驗。太平洋證券認為,AI技術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降本增效的作用得到認可。同時,對于以算法、算力為核心優勢的科技公司而言,其技術可以得到驗證,并實現價值轉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國AI制藥公司已超過90家。其中,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隨著全球創新藥研發熱潮到來,AI制藥產業日益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國內AI制藥產業迎來高速成長期,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同時,政策對AI制藥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研發領域的應用,通過對生物學數據挖掘分析、模擬計算,提升新靶點和新藥物的發現效率。
提升研發效率
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AI參與制藥的環節將增多,新藥研發效率將提升。據蛋殼研究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11月,全球處于臨床階段且保持活躍狀態的AI參與研發管線總計97項,超過一半的管線處于臨床Ⅰ期,超過1/3的管線處于臨床Ⅱ期;30項來自國內,占比30.93%。
業內人士認為,AI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處理大量復雜數據,并針對以前無法治療的靶點生成新分子,其在小分子藥物發現及開發中的應用日益增多。隨著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技術的進步,AI可以承擔預測蛋白質結構、藥理特性以及生成小分子等復雜工作。隨著藥物創新需求不斷擴大,利用AI技術設計開發小分子藥物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AI可以提高藥物研發效率,加速藥物篩選,但并未改變新藥研發整體流程。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倫理監管還是實際應用,AI預測的數據短期無法代替臨床試驗結果。AI技術在賦能新藥研發的同時,需要遵循制藥業本身的邏輯,臨床試驗仍是新藥研發的必經之路。有機構認為,AI技術對于制藥行業的價值仍需時間驗證。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