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6 17:39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7391
近日,科技部公布2023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立項結果,西安交通大學呂毅教授牽頭申報的“多模成像引導腔內脈沖電場消融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及推廣應用”獲得立項,該項目總預算24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200萬元,項目實施周期為3年。
“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的目標之一是圍繞國家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重大戰略需求,以關鍵核心部件國產化為突破口,重點支持高端科學儀器工程化研制與應用開發,研制可靠、耐用、好用、用戶愿意用的高端科學儀器,切實提升我國科學儀器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水平,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呂毅教授團隊自2017年起率先開展經自然腔道脈沖電場消融關鍵技術研發與臨床轉化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項目編號:2018YFC0115300)支持下,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臨床應用和產業轉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構建了一支“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醫工交叉研究團隊,完成世界首例內鏡下脈沖電場腫瘤消融術,獲得多項醫療器械創新大獎,本項目是在前期項目高質量結題驗收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
本項目針對現有脈沖電場消融設備無法實現脈沖電場能量生物效應可視化、能量遞送裝置適用范圍有限、科學研究應用深度和廣度不足等問題,研發多模成像引導腔內脈沖電場消融系統,圍繞基礎理論、關鍵技術、產業轉化和推廣應用等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提高原理樣機工程化水平,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拓展科學儀器應用深度與廣度。同時,推動科研模式和研究思路的轉變,圍繞消化道腫瘤、2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類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所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問題,開展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研究和診療技術探索,產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本項目由西安交通大學牽頭,下設5個課題,課題負責人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任馮剛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李永川高級工程師、西安交通大學張小寧教授、長海醫院王洛偉教授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殷峻教授。項目團隊構成合理、人員分工明確,特別鼓勵青年科技人員勇擔重任,骨干人員中40歲以下青年人員占比達56.3%。
呂毅教授帶領的外科夢工場團隊始終堅持開展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外科技術創新研究,通過瞄準關鍵“卡脖子”問題,組建跨學科醫工交叉團隊,申報國家重大項目,推動創新技術由實驗室走向臨床轉化應用。在醫院創建國家醫學中心的關鍵時期,本項目的順利獲批,對于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提升醫工交叉研究的綜合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