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5 16: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3331
近日,教育部印發布《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設置五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供有關高等學校在增設新醫科專業中參考。五個專業分別是: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新專業的設置意味著什么,未來這些引導性專業將帶來哪些變化?
設置五個新專業
專業指南提到,為對接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新態勢,設置五個新醫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
對于新專業的設置,專業指南有明確的指引。關于藥物經濟與管理專業,專業指南明確,要培養掌握藥物經濟學、藥品管理、藥品政策相關的基本知識,熟悉藥物臨床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等科學范式與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能滿足醫藥衛生管理部門、地方政府、制藥企業、醫療機構等多方需求的復合型藥物經濟管理人才。
在國家醫保談判、國家及地方集采等政策常態化開展下,大多數藥企面臨藥物經濟學、藥事管理等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但人員短缺的問題。專家指出,新藥通過國家談判進入醫保目錄。國家談判需以藥品經濟學為數據支撐,開展數據采集、分析與研究,而該領域人才很稀缺。
業內人士表示,高校接下來如何設置藥物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很關鍵,如果能和企業的業務需求方向相匹配,市場對這類畢業生需求量較大。
另外,有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表示,在基層診所一線服務時,感受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巨大需求。比如,慢性病預防、失能失智后的護理康復,以及安寧療護,都屬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內容。醫療機構因受資源等限制,也無法承擔起整個老年健康的周期。老年醫學與健康方面的復合型人才,今后將在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互聯網+居家養老機構等獲得更多青睞。
突出“交叉融合”
在醫療細分領域迎來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今后復合型人才在醫療健康領域肯定是越來越受歡迎的優質資源。專家表示,專業指南新增設的五個專業,其共性特征突出體現為“交叉融合”。
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巨大,產業迭代升級迅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世奎表示,五個新設專業,順應了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發展態勢,促進了教育鏈與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有機銜接,不僅明確了知識、理論、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目標,也明確了人才培養具體面向的行業產業領域。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樂江表示,從課程設置上看,五個新設專業均屬于“交叉融合”: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屬于醫學與工科交叉,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屬于醫學與理科和信息工程學科相互交叉,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屬于醫學和理科與文科交叉。新增專業充分體現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方向,職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已正式推出新醫科、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是高教領域的重要改革舉措。相比傳統醫科,新醫科打破過去百年里醫學主要且僅僅依賴于生物學的現狀,把理學、工學、經濟學、文學等知識基因都植入醫學機體中,成為結合醫學特點的交叉學科。?
專家表示,此次新醫科專業上新的重要變化是專業邊界的拓寬。此前各個高校的新醫科專業建設多數采用的是對原有醫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的方式,頒發的還是醫學學位。教育部根據社會發展實際需求,新增非醫學學位的新醫科專業,正表明我國的新醫科改革又往前邁了一步,跟更多學科有了創新性的交叉融合。
促健康產業發展
眼下,單純學科發展的深度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橫向跨界實現1+1大于2的交叉學科,豐富學科內涵,更有利于推動健康產業縱深發展。因此,人才培養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首先是現在新技術的發展,如大數據、AI如何與醫學相結合。技術環境發展變化很快,如何利用新技術促進醫學發展,需要有這方面的學科培養。
實際上,國內很多的高精尖醫療診斷技術都依賴進口,所以這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問題,需要站在更前沿、更高的高度去推進醫學發展,來滿足人群需要。醫學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細化出新的方向,不斷有新技術融合發展。
以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來看,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在醫療器械領域仍相對薄弱,產業與醫學融合程度欠缺,臨床科研成果轉化還有進步空間。盡管已有邁瑞、聯影等國產知名醫療器械品牌、市場占比也不低,但放眼中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國產醫療器械走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空間仍非常大。上述新設醫工交叉專業將有望打通學科間的壁壘,突破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更多臨床成果轉化,真正實現臨床科研造福于民。
關于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這三個專業,專家表示,現階段我國醫療保障還有很大需求,需要配備相關人力資源,并同步鋪設基礎藥物經濟學研究。國家重視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以期讓數據變成決策依據。另外,在醫保領域,藥物經濟學研究支持醫保資金的戰略性購買,通俗理解就是用更優性價比購買,國家指明的大方向都將為新設專業賦予了更多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盡管新設專業非常前瞻,但專業要持續發展,還應做好“兩頭”工作。首先是招生階段,普及新設專業的前景與意義,讓更多學生愿意“用腳投票”來選擇。其次是用人單位也要及時跟進信息,確保專業設計的用意“落地開花”,讓學生學成后能有相應出口,促進專業良性發展,推動健康產業持續進步。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