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4 22: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2864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在第25個全國愛耳日來臨之際,記者專訪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胡明。她表示,要重視聽力健康,科學愛耳用耳,尤其要提高對聽力損失的認識。
胡明表示,聽力損失不分年齡,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年齡增長、耳科疾病、噪聲暴露、遺傳因素以及代謝性疾病等。聽力損失和由聽力損失引起的交流障礙,不僅對個人社交、心理、認知發展等產生影響,還可能帶來一些嚴重的危害,例如會降低個人的避險能力,增加發生人身意外的可能。另外也可能導致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有研究顯示,聽力損失與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加速下降有密切的關系。
在我國,中老年群體是聽力障礙和聽力損失人群的主體。《中國聽力健康報告2021》藍皮書顯示,我國老年聽障患者約占老齡人口的三分之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聽力障礙的比例為11.4%。另根據《中國聽力健康現狀及發展趨勢》中的統計數據,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1/3存在中度以上聽力損失,75歲以上老年人中這一數字上升到約1/2。
老年聽障社會問題調研報告《關于老年聽力健康的十個問題》分析指出,目前我國助聽器的使用率僅有5%至10%。一方面,大多數老年人不知道有助聽器的存在,并認為“耳背”不需要治療;另一方面,助聽器價格貴、效果達不到預期、使用麻煩和外觀不佳都會使老年人不愿使用助聽器。同時,我國助聽器驗配師存在較大缺口,許多聽障老人較難得到專業的驗配服務,由于缺乏專業指導,不合適的助聽器戴上后會產生“嘯叫”,大大降低使用率。
“助聽器是補償老年人聽力損失的有效工具,通過專業的助聽器驗配和佩戴,80%以上的聽障者能獲得良好的聽力改善。”胡明介紹,對于極重度耳聾患兒和依靠助聽器不能進行正常聽覺語言交流的成人則可考慮直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胡明表示,“我們倡導主動關注耳健康,同時加大向公眾普及聽力健康科學知識力度,提升人們對聽力技術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聽力服務的可及性和聽力專業服務的標準。”她強調,特別是老年人需要不斷轉變思想,認識到“聽力保健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針對如何科學用耳、減少聽力損失,胡明給出四點建議:
一是適度使用耳機,應盡量避免使用或減少入耳式耳機等設備的使用時間,以減少聽力損傷。使用耳機要做到三個“60”,1小時后還需戴耳機學習或工作,建議至少讓耳朵休息半小時后再繼續。
二是科學使用耳塞,使用耳塞會阻礙耳道排放濕氣,可能引起耳道內的皮膚炎癥以及因耳道壓力變化引起耳痛等病癥。需要佩戴耳塞時,應注意保持耳塞的清潔、干燥,或選擇一次性耳塞,減少反復使用。
三是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耳部清理,避免因使用器具清潔消毒不到位,造成真菌性耳道炎等。
四是定期檢查聽力,早發現、早干預。如果發現有聽力下降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進行聽力測試和評估,選擇合適的干預措施,如藥物、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如果出現聽力突然下降的突發性耳聾,應盡快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