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5 00:42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8208
什么是運動處方
中國專家共識專家組對運動處方定義為:依據處方對象的基本健康信息、體力活動水平、醫學檢查與診斷、運動風險篩查、運動測試等結果,以規范的運動方式和規定的運動頻率、強度、時間、周運動總量、進階以及注意事項,形成個性化健康促進及疾病防治的主動運動指導方案。
運動處方分為健身運動處方和醫療運動處方兩類。健身運動處方以健康人群和慢病風險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醫療運動處方以慢病人群、運動損傷人群和圍手術期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
運動處方需由運動處方技術培訓合格人員開具。黃赟提醒,一份合格的運動處方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由處方實施對象選擇其所喜歡或可實施的運動方式;二是進行體適能測定,包括力量、柔韌性、彈跳力、平衡感等;三是進行醫學體格檢查,包括心肺功能、心腦血管、肌肉與骨關節影像、血尿生化檢測等。
要注意的是,運動處方的隨訪和調整也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規范進行。在實施運動處方的前3個月,建議至少一個月隨訪一次,并在復診時做出處方效果評價,做出相應調整。
根據不同人群,制定不一樣的運動處方
健康人群
對于大多數健康人群來說,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拉伸三者是“黃金搭配”,能夠促進人的體質提升。
150分鐘/周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0分鐘/天,5天/周。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鍛煉者主觀感覺“心跳有點加快、微微出汗、有點喘,但還能講話”。
有氧運動例子:快走、跑步、游泳、有氧舞蹈、騎行、羽毛球。運動中維持70%~79%最大心率。
慢病人群
慢病人群應在了解疾病、患者功能、健康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運動處方。以高血壓為例,降壓是第一目標,首選有氧運動,推薦快走和動感單車,以中低強度為主,每天運動30~60分鐘,可分次累計,每次不少于10分鐘。每周運動5~7次,盡量隔天運動,避免連續兩天以上運動。不宜空腹鍛煉,在餐后2小時左右鍛煉為宜。戶外運動時可隨身攜帶糖果、巧克力等,如果出現頭暈等低血糖現象,可以適當補充糖類食物。
老年人
老年人久坐少動者的體力活動量應達到WHO的推薦量:每周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2次抗阻練習,防止肌力快速下降。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動則有益。
剛開始要選擇相對緩和的項目,比如廣場舞、太極拳等中國傳統運動等。鼓勵老年人參加包括有氧運動、抗阻訓練、平衡能力和柔韌性練習的綜合運動。
孕產婦
沒有并發癥的健康孕婦每周不少于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可分布在5~7天完成,輕柔的拉伸活動也有益。建議產后每天進行盆底肌練習,以減少尿失禁的風險。
6~17歲青少年
應每天至少60分鐘中等至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每周至少3次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抗阻練習和健骨活動。在保證運動量的同時,也要特別關注動作規范性,運動形式多樣化和趣味性。
服藥病人運動注意事項
如抗凝藥會增加運動損傷的出血風險、抑制心率的藥物會影響安靜時和運動中的心率、運動與降糖藥物作用時間重疊可增加低血糖的風險、有些藥物會抑制或興奮中樞神經影響運動能力等。這類人群應向專業醫生或者運動指導人員咨詢,建立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加強運動前后及運動中血壓、血糖等指標的監測。
運動前后,應檢測哪些指標
在開具運動處方時,需要實時評估心血管功能,運動才能安全有效地實施。黃赟介紹,運動處方專家共識中提出需要監測以下7項指標:包括靜息心率、運動心率、運動前血壓、運動時血壓、運動后血壓、運動時主觀疲勞程度和運動時血氧飽和度。
運動強度通常定在峰值心率或心率儲備的60%~80%,主觀疲勞量表評分(亦稱Borg評分)在12~14分。運動中的血氧飽和度可反映心肺功能,尤其適用于合并嚴重肺功能障礙或存在呼吸困難的心臟病患者。如果血壓gt;180/110mmHg,則不應開始或立即中止運動訓練。血壓應該在運動后10~15分鐘內恢復到接近基線水平。
指導醫生 黃赟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