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0:49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8652
3月27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媒體支持的糖心腎健康科普教育行動正式啟動。行動圍繞“科普先行一小步,健康中國一大步”的主題,聚焦糖心腎三大慢病領域,旨在號召全國醫療衛生專業人士面向公眾進行疾病科普,從而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慢病防治知識,早篩早診,并提升長期規范管理疾病的能力,助力全面健康。
當前,我國約有1.4億位糖尿病患者、3.3億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1.2億位慢性腎臟病患者;同時,糖心腎三大慢病之間常常“相依相伴”,例如平均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臟病,而40%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是由高血壓、糖尿病等發展而來的繼發性腎臟病,共病的發生發展給患者、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帶來了更為沉重的疾病和經濟負擔。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當前,我國依然面臨多重疾病負擔并存、多重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諸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慢性病綜合防治的工作機制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開展多樣化的慢性病防治宣傳教育非常重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靜表示:“要真正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特別是真正實現以人為核心的同防共管,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改變患者健康結局的關鍵不僅在于好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手段,更在于覆蓋疾病全周期的科學預防及管理。權威實用的科普是助力患者實現高質量長生存的鑰匙。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副總編王君平表示:“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而權威媒體對科普信息的傳播既是時代使命,也是職責所在。在如今信息紛雜的互聯網時代,如何為大眾帶來真實、高質量的科普信息尤為重要。”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會長、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郭立新教授指出:“高達63%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同時長期的高血糖也會損傷血管,導致心臟、腎臟等靶器官的損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向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傳遞疾病早篩和糖心腎共病管理的科普知識,而如何將專業的醫學知識轉換為公眾‘一聽就懂,聽后行動’的內容,是優質科普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深度探尋患者內心所需,用科普的力量,照亮全民健康的前行之路。”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表示:“目前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很多患者正是因為缺乏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和管理意識,導致心血管疾病快速進展,甚至累及腎、腦等靶器官。作為一名在臨床多年、也科普了多年的醫生,我認為一個有行動價值的科普需兼具科學性、科普性和創新性,不僅僅能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更需要提高他們早篩早診的意識和疾病管理的依從性,進而能夠改善疾病預后,預防和延緩共病的發生發展。”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蔡廣研教授表示:“慢性腎臟病是導致全球范圍內患者過早死亡和預期壽命縮短的第8位原因,如果不加以重視,預計到 2040 年將上升至第5位。臨床上我們一直在呼吁高危人群的早篩和疾病的綜合管理,但仍舊影響有限。究其原因,與醫患信息接受度的斷層有重要聯系。科普的核心是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來講專業的疾病知識,希望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重視和參與醫學科普工作,為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作出貢獻。”
據了解,糖心腎健康科普教育行動將向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專業醫務人員、執業藥師、營養師、國家運動營養師、國家運動康復師等專業人士征集科普內容,以助力健康知識的傳播。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