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07 23: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9820
盡管近年來醫療服務大有改善,但掛號難、就醫慢等困擾尚未徹底解決。究竟如何破題?北京市衛健委6月7日召開發布會,分享了“北京實踐”。
優化預約服務,讓就醫更精準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處長陸珊表示,為切實改善看病就醫感受,北京全面推進預約服務,讓就醫更精準。一是優化預約掛號平臺。114預約掛號平臺服務覆蓋北京市290家二、三級醫院,與醫師執業注冊信息實現后臺共享驗證,其中135家二、三級醫院已與平臺號源直連,270家醫院實現放號時間統一。二是完善門診預約診療服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非急診全面預約和實名制就診,預約就診率達85%以上;推進分時段精準預約,全市三級醫院全部提供分時段預約掛號服務。三是加大基層預約轉診服務力度。建立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平臺,統一預約轉診號池,北京市醫聯體內95家三級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為基層預留投放30%的號源,專家號源不低于50%,全市20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可通過該平臺,向95家醫院上轉患者。22家市屬醫院在常規放號周期2周前,按比例為外地來京患者、診間預約患者預留號源后,將全部門診預約號源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臺向各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放。
老年人群口腔患病率較高且病情復雜,患者往往合并全身系統性疾病,有的還伴有行為、認知功能障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副院長楊凱介紹,在預約掛號方面,該院聚焦老年患者需求,除常規的114平臺、醫院自有預約掛號小程序以及基層預約轉診外,專門為70歲以上老年患者提供了助老預約掛號綠色通道,同時提供人工窗口優先服務。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在就診服務方面,陸珊介紹,為促使就醫更順暢,北京也在著力改善導診候診服務。目前北京市164家二級以上醫院設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并完善服務功能,229家醫院在重點科室候診區域應用電子叫號系統,61家醫院實現線上查詢候診排隊叫號順序,候診、就診秩序進一步改善。同時優化住院服務,126家醫療機構試行全院床位集中統一管理,116家醫療機構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務中心,114家醫療機構可在診間開具電子住院單,78家醫療機構住院申請預約可在門診、住院處、病房實時共享,出院患者當日結算率達到50%以上。
急診救治是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副院長袁景林介紹,在優化急診救治服務方面,該院上線急救綠色通道信息系統,打通患者入院前的最后一道壁壘,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以卒中患者為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到急性卒中患者后撥打120,由120分中心接診患者后,立即將信息上傳至醫院院內系統,急診科、神經內科第一時間響應、備好床位,并通知醫院放射科、介入室做好準備。同時,急診服務中心收到信息后,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預掛號,并由急診科醫生提前為患者開具檢查單、化驗單,患者到院后立即進行相關檢查及治療,真正實現“先診療后付費”。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數達3.3億,防治工作刻不容緩。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玉杰介紹,聚焦心血管疾病,該院自2023年6月起推出心血管介入日間診療專項,在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患者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全過程24小時內完成,日間診療項目現已覆蓋冠脈造影、冠狀動脈PCI、電生理檢查等。不僅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了外地患者家屬陪同就醫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醫院的床位使用率,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互聯網為醫療帶來了無限可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付衛介紹,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創新服務模式,于2022年首次實現醫、藥、護、技多角色上線,真正做到讓患者少排隊少跑路。以無痛胃腸鏡檢查為例,2022年6月到2023年8月之間,先后推出消化科線上評估團隊、增設麻醉科云診室等措施,開展線上評估訪視、病理解讀及復診取藥,將患者到院次數減少一半。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