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1-04 19:31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2089
11月4日,第五屆易水學派傳承創新發展大會在河北易縣戀鄉·太行水鎮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等中醫藥專家、學者及中醫藥從業人員、相關企業等200余人參加會議。
據了解,該活動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易水學派研究分會、河北省中醫藥學會易水學派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設主論壇和6場學術報告論壇。大會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研討,進一步推進易水學派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持續促進易縣中醫藥事業和醫養、康養產業長足發展,助推保定市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活動期間,戀鄉·太行水鎮“易水學派醫養康基地”項目奠基,張伯禮院士為“易水學派醫養康基地”授牌。易水學派博物館開館儀式及“易水學派研討會”等活動同期舉辦。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吳剛稱,河北是中醫藥文化大省,金元時期的兩大中醫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均起源于此。河北把中醫藥文化與中醫藥產業有機結合,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的全面發展。保定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謀劃籌建國際醫療基地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積累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
張伯禮院士表示,“易水學派”文化源遠流長,對后世醫學發展影響巨大。自2016年以來,易縣共舉辦5次“易水學派”研討會,很大程度推進了“易水學派”學術思想研究與創新發展進程。
易縣,古稱易州,因易水而得名,入選首批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名錄。金代醫者張元素是今易縣人,其創立了臟腑病機辯證學說。后經其弟子及后世私淑者的不斷發揮,逐漸形成了以張元素學術思想為核心的醫學流派“易水學派”。近年來,易縣持續開展“易水學派技法走基層·促進健康鄉村建設”“中醫藥文化夜生活”等活動,在鄉、村兩級大力推廣易水學派中醫適宜技術。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