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1-27 20: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6385
“我們雖然掌握了青蒿素產業鏈的源頭,但長期以來處于價值鏈低位。”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孔雪萍說。
業內人士介紹,在青蒿素應用最廣泛的非洲,不少患者以為,治愈他們的青蒿素來自印度。“在利用好青蒿素這一名片,持續提升國家影響力上,我們還需要繼續下一些功夫。”湖南星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群峰說。
約九成青蒿素原料來自中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世界瘧疾報告》,2022年全球約有2.49億瘧疾病例和60.8萬人死于瘧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占全球瘧疾病例和死亡人數比例超過95%。2000-2022年間,全球預計減少了1170萬瘧疾導致的死亡。青蒿素類藥物的廣泛使用是成功關鍵因素之一。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全球每年的青蒿素需求量在400噸左右,我國承擔著全球約9成的青蒿素原料生產供應,廣西、湖南、重慶等地區是主要種植地。
青蒿素產業鏈包括原料種植、提取、制劑等環節,國內企業大多集中在種植、提取環節。“我們的青蒿素產品,大多銷往印度。”湖南威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軍說。
業內人士介紹,在國際市場上,以印度為代表的藥企,從中國進口青蒿素制成原料藥,并進行成品加工和銷售;而歐美藥企以前通過與中國藥企合作的方式,用外方藥廠的名義進行加工和銷售,獲取了不小的市場份額。中國在青蒿素產業上起了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這是中國醫藥行業國際化水平和進程的一個縮影,相比競爭對手,我們的國際化進程還是要相對滯后一些。”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多位藥企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歐美藥企在非洲市場深耕多年,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渠道,印度仿制藥企業也在非洲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如今中國醫藥進入非洲市場,需要面對這些強大的競爭對手。
亟待增強議價權
王立軍多次到非洲進行市場調研。他介紹,印度在非洲青蒿素類成品藥市場的影響力遠超中國和其他國家,不少瘧疾患者認為,治愈他們瘧疾的藥物是“印度神藥”。
非洲抗瘧藥市場可分為公立市場和私立市場。“印度醫藥企業通過非政府組織和公立市場招標方式占據了多數份額,在私立市場上印度企業生產的青蒿素類成藥也有較大的價格優勢。”蔣群峰說。
多位業內人士介紹,早些年印度憑借仿制藥和熟悉國際規則的優勢,生產的多個青蒿素類仿制藥進入WHO采購目錄,獲取了原本屬于諾華、賽諾菲等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成為中國青蒿素原料最大買家。
蔣群峰介紹,非洲公立市場青蒿素類成藥由WHO聯合一些國際公益基金采購并免費提供,供應商則要通過WHO的GMP認證,這一通道不少國內藥企并未打通。“加上我國已基本消滅瘧疾,不少藥企對青蒿素制劑的投入并不充分。”
與此同時,在原材料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但缺少足夠的議價權,產業常處于“過山車”境地。“這些年來,市場的價格一直跌宕起伏,最多能差上兩三倍,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傷害極大。”孔雪萍說,多地曾刮起青蒿擴種的風潮,最后數千噸蒿草無人收購,種植戶遭到巨大打擊。
另外,怕水不怕旱的青蒿往往種植在山區,不少上了年紀的脫貧戶依靠種植青蒿增加收入。孔雪萍介紹,僅在曾是國家貧困縣的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就有超過1萬戶種植戶。
國產藥已有突破 擴大影響仍需努力
通過多年的努力,如今中國藥企在青蒿素成品藥市場中取得一定突破,不少青蒿素抗瘧藥物陸續通過WHO預認證,并得到推薦使用。
2015年起,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雙氫青蒿素、蒿甲醚注射液、復方蒿甲醚片等陸續通過WHO預認證。2023年10月,北京華方科泰醫藥有限公司研制的雙氫青蒿素磷酸哌喹片也通過了WHO預認證。
桂林南藥總裁彭小丹介紹,2011年至今,公司生產的注射用青蒿琥酯一直是世衛組織推薦的作為兒童和成人重癥瘧疾治療的一線藥物,公司累計有33個抗瘧藥品種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我們針對非洲鄉村偏遠地區臨床醫務人員的需求,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極大提升臨床使用的便利性,特別適用于醫療條件較落后的非洲偏遠地區。”彭小丹說,截至目前,該產品已在22個國家注冊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藥企取得突破十分不易,未來對于青蒿素類藥物,還需要加強頂層產業設計,將各家企業的優勢形成合力,以解決青蒿素難以走出去的瓶頸。
彭小丹說,中國的援外項目對青蒿素類藥物生產企業走向非洲有非常正向的激勵作用,建議在更多的援外項目中加入青蒿素類藥品,“無論對國家品牌形象,對企業走向世界,對當地受援國政府和人民都有巨大的好處”。
此外,業內人士建議進一步加強我國抗瘧藥的品牌建設和商業化模式,企業要積極參與以聯合國機構為代表的國際公共市場采購,發揮援外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的積極優勢,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提高國際知名度。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