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15 10: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1938
患者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底線和核心內容。為維護患者健康權益,保障患者安全,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于2023年印發了《患者安全專項行動方案》。
在行動方案的收官之年,由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主辦的“醫彩紛呈”患者安全研討提升項目專題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辦。與會的眾多業內專家和各界代表,共同為用藥安全與臨床合理用藥的推進出謀劃策,為助力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患者安全建言獻策。
合理用藥守護患者安全
合理用藥是藥品安全的核心,關乎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多位與會專家結合實際案例,剖析了當前臨床實踐中存在的用藥安全隱患與挑戰,探討了如何通過優化臨床用藥流程、加強醫務人員和藥師培訓、完善藥品監管體系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藥品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完善。從醫保角度來說,保障患者安全就要從納入目錄、集中招采、經濟學角度等方面進行關注。在合理用藥方面,要促進基本藥物優先配備使用,加大創新藥臨床綜合評價力度,促進創新藥的合理應用,同時推動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與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藥品集采、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協同銜接。
北京友誼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林俊以器官移植實踐為例,闡述了免疫制劑在精準用藥中的關鍵作用,他認為應當關注窄治療指數藥物,擇優選擇確保患者臨床獲益。
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朱繼業表示,合理用藥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積累經驗,并不斷完善改進,“希望政策能夠進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勵醫生對于窄治療指數藥物的臨床使用”。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總藥師王曉玲補充分享了兒童用藥的特殊性,呼吁針對特殊人群制定更精細化的用藥指導。
中國人民大學衛生技術評估與醫藥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蘭婷認為,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需要多層次的方式來保障,未來政策設計也應當考慮不同病種、不同人群、不同情況。
優化安全管理機制方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主任藥師趙志剛提出,應加強藥品的全生命周期監測與研究,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社會老齡化和生命的延長,老年患者藥物治療更為復雜,未來合并用藥的情況需要重點關注,特別是窄治療指數藥物和合并用藥的相互作用,通過評估來提高未來用藥的合理性。”他說。
以患者為中心筑牢安全防線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當前,醫療安全、用藥安全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對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構成挑戰。安斯泰來中國總裁趙萍作為參會企業代表分享了企業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
趙萍表示,一直以來,安斯泰來中國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通過研發創新藥物、推動臨床合理用藥、加強患者教育與支持等多維度的努力,為患者的健康與安全保駕護航。
“作為醫藥人我感到很驕傲,30年來,我們看到了中國醫藥市場的發展,醫保體系日益健全、審評審批制度不斷推進。”趙萍說,安斯泰來中國的產品也對助力患者安全、改變治療格局起到了良好作用,讓患者回歸社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感受生命的精彩。
趙萍介紹,安斯泰來中國尤為重視患者的用藥安全。公司設有專業的藥物警戒部,致力于通過科學化、高效化的流程實現安全監測、及時溝通與有效的風險管理。通過全面準確的用藥前指導、用時強調和用后反饋,確保患者正確、安全地使用藥品,最大限度地降低藥品安全風險。安斯泰來中國還發布了醫生手冊和患者手冊作為說明書管理的補充,手冊內容淺顯易懂,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打破專業壁壘,讓患者安全沒有專業門檻的桎梏,站在患者角度促進藥物使用風險的不斷降低。
同時,安斯泰來中國呼吁患者能夠在藥物研發的過程中成為參與者,加速藥物研發、改善臨床試驗方案、提供更具參考意義的反饋。研究人員希望能夠引導患者參與到自身的健康安全管理,獲得來自患者的體驗和反饋,共同為患者安全建立保障。主動關注患者用藥過程中的情緒、心理和狀態變化,結合具體情況,提供更具有個性化的幫助,與患者共同守護安全。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醫療服務總量的持續增長,保障患者安全面臨著新要求和新挑戰。專家表示,此次研討會為構建“政府主導-醫院主體-社會協同-患者參與”的患者安全多元共建共治新格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相信未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健康權益和用藥安全將得到更強有力的保障。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