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2-08 00:10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8491
從廚房到儀式感 年輕人探索“預制”生活
“做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口味,不但健康還省錢,擠出來的時間可以追追劇、打打游戲。”“80后”上班族袁喬伊說,春節假期剛過,她把從老家帶來的炸貨和年菜“預制”成本周工作日的飯菜。
近來,自制預制菜在中國悄然興起。很多上班族像袁喬伊一樣,每周末用一下午的時間,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營養搭配等需求,一次性采購大量食材,提前制作好工作日的飯菜,按量分裝后冷藏。
2024年6月27日,袁喬伊冷凍的自制預制菜。
據DT研究院與庫潤數據發布的《2024年輕人“怎么看預制菜”調查報告》顯示,48.8%的受訪者曾主動購買過即烹預制菜,安全衛生、食材品質和口味是消費者在購買預制菜時關注的要素。
“以前下班后,總覺得累,不想做飯,點外賣貴也擔心不健康。”袁喬伊向記者透露,如今,她正在“生活化減脂”,自己動手做預制菜,能嚴格把控食材品質和油鹽攝入量,吃得健康又安心。
“主食、肉類以及含水量少的蔬菜,冷凍復熱后基本能保持原有口感。”“00后”魏渝麗分享說,預制菜做好后,她會用食品級保鮮袋分裝冷藏,標注好菜名和日期,以防混淆。
山東省旅游飯店協會會長何莊龍認為,這一飲食潮流不僅滿足了上班族營養搭配、健康飲食等個性化需求,還有助于管理時間成本,減少食物浪費。同時,何莊龍提醒稱,自制的預制菜冷藏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2天至3天,這樣更有利于健康。
2025年元旦前夕,“95后”蘇琳琳與朋友們聚在一起玩桌游、品嘗美食,提前沉浸在跨年的歡樂氛圍中。當晚,她將聚會場景配上精心撰寫的跨年文案,分享至朋友圈。“主打的就是提前營造跨年氛圍,傳達當下的快樂,讓生活儀式感滿滿。”蘇琳琳說。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分析這股“預制”熱潮時表示,這一行為體現了民眾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反映出人們在追求高效生活的同時,努力維持生活品質的平衡。此外,預制文化的流行,讓個人的預制行為在社會層面獲得了更多理解與認同。
無論是自制預制菜,還是形形色色的“預制”生活場景,都能展現出當代人在忙碌日常中,對理想化生活的向往與積極探索。正如袁喬伊所言:“預制,是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愿景和期許,想把生活過得認真點。”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