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08 00:58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7615
重大技術突破!國際首創!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祿韶英教授團隊在血管介入手術導航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應用自主研發的AI圖像分割軟件,實現了DSA設備下復雜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的智能導航操作。這項命名為“AngiSight”的創新技術,解決了血管介入術中導航難題,其核心技術已獲國家專利保護,經教育部科技查新確認為國際首創。
DSA設備下的血管介入診療操作是治療心腦血管、外周血管疾病的主流技術。傳統血管DSA手術存在諸多缺憾和風險,如手術中導絲、導管等器械可能損傷血管,導致相應器官或肢體急性缺血,在腦血管造影時可能引發腦血管意外;造影劑大量使用可能引發急性心衰、腎功能損害;輻射累積危害醫患健康等。
為減少手術中造影劑使用量和放射線照射劑量,術中圖像融合、路圖等導航軟件應運而生。盡管目前已有國際廠商推出搭載新型圖像融合系統的新設備,但仍存在設備升級成本高昂、圖像融合系統跨平臺不兼容等問題。
西安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祿韶英教授團隊與北京飛燕四海醫療科技公司工程師攜手合作,結合目前最先進的圖像分割、實時標注算法,研發出了基于神經網絡、AI深度學習的DSA術中實時導航軟件“AngiSight”。該軟件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在體位固定下達到0.1毫米級血管輪廓識別的精準導航,床位變動后3-5秒內完成新圖像融合的實時響應,以及無需設備硬件升級即可適配各品牌DSA機型的廣泛兼容性。應用該系統對52例臨床真實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證實,不僅降低了40%的輻射暴露,單次手術節省60%造影劑,還使急診手術時間縮短了35%,為搶救贏得了黃金窗口。
該軟件的相關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圖像分割模型,標志著國產醫療創新技術通過純軟件方案突破了硬件限制,為國產醫療設備市場提供了升級換代的新方案。作為醫工結合創新模式的典范,該軟件是軟件工程師與臨床醫生緊密合作的產物,將AI技術與現代醫學治療手段有效結合。目前團隊正籌備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并與器械企業推進產品轉化。
祿韶英教授表示:“這項技術將像GPS導航改變出行方式一樣革新血管介入手術,完成了從‘難’到‘能’的逆襲。目前這項技術不僅成功應用于主動脈腔內隔絕手術,且在腦血管、肢體血管、內臟血管介入手術中的嘗試也取得了可喜的結果。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推廣,能夠讓更多患者享受精準醫療的成果。”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