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18 13:09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7809
肝癌,曾被稱為“隱形殺手”“癌癥之王”的肝臟疾病,經常悄無聲息地嚴重損害人體健康,進展快、死亡率高,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癌癥。
為什么我國肝癌高發?主要是因為我國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較高,兩者均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肝癌早期癥狀隱匿,很多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所以要掌握正確應對方法與預防措施,降低其發病和死亡,一起呵護好我們的“小心肝”。
肝癌早期通常不會疼,
但這些信號不能忽視!
--> |
肝臟是一個“忍者型”器官,即使受損,它也不輕易喊疼。它不像胃,稍微吃錯東西就會抗議;也不像心臟,一緊張就怦怦亂跳。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即便肝細胞已經損傷嚴重,你可能仍然毫無感覺。
但這并不意味著肝癌毫無征兆。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以下變化,千萬別掉以輕心,這可能是肝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1.右上腹不適或發脹、疼痛;
2.食欲下降,老覺得吃啥都沒胃口,甚至惡心嘔吐;
3.體重莫名下降,整個人越來越瘦;
4.總是感到疲憊、乏力,哪怕睡足了也沒精神;
5.皮膚和眼白發黃,甚至尿液顏色加深;
6.容易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血頻發或皮膚容易淤青。
如果你或身邊的人出現這些情況,特別是已經患有乙肝、丙肝或肝硬化,一定要及時檢查!
肝癌的高危因素,
你占了幾條?
肝癌的發生并非“平地起驚雷”,而是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幾個主要的危險因素,看看你是否屬于“高危人群”——
病毒性肝炎——肝癌的頭號元兇!
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是罪魁禍首!HBV和HCV長期感染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終演變成肝癌。在我國,超過80%的肝癌患者都曾感染過乙肝或丙肝。
長期酗酒——酒精讓肝臟“傷痕累累”
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進而發展成肝硬化,增加肝癌風險。記住,酒精對肝臟的傷害是“滴水穿石”般的,不要等到肝硬化了才后悔。
脂肪肝——別讓“肝”負擔太重!
隨著肥胖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為肝癌的重要誘因。肥胖、高脂飲食、糖尿病等因素可引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長期不控制,可能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別讓脂肪肝變成肝癌的溫床!
黃曲霉毒素——不吃霉變食物!
霉變的花生、大米、玉米中含有黃曲霉毒素B1,它是一類強烈的致癌物,長期攝入可能誘發肝癌。
藥物濫用和有毒化學物質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有毒化學品(如二噁英、砷)會增加肝癌風險。
建議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定期檢查,以便盡早發現和防治。
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這些檢查很重要!
早期發現是提高肝癌治愈率的關鍵。根據個人情況和醫生建議可選用以下一種或幾種檢查手段,及時發現肝臟異常:
1.血清甲胎蛋白檢測:AFP是肝癌的一個標志物,部分早期肝癌患者AFP水平升高。有一小部分肝癌患者可表現為AFP正常,需結合其他檢查判斷。
2.肝臟B超檢查:無創、便捷、價廉,能觀察肝臟形態,是最常用的肝癌篩查方法。
3.肝臟增強CT檢查:注射造影劑后更清晰顯示肝臟病變特征等,有助于鑒別良惡性、判斷分期,對可疑病變定性更準確。
4.肝臟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軟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鑒別肝癌與良性疾病有優勢。
5.肝臟穿刺活檢:是診斷肝癌的“金標準”,對于不滿足臨床診斷標準的肝臟占位患者,如AFP升高不明顯、CT/MRI表現不典型等,需要進行肝臟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
如何預防肝癌?
養肝護肝從今天開始!
好消息是,肝癌是可以預防的!以下幾點是降低肝癌風險的有效措施:
1.接種乙肝疫苗:盡快接種疫苗,它是預防乙肝及相關肝癌的最有效手段。
2.定期體檢:特別是乙肝攜帶者、慢性肝病者,應定期做B超和甲胎蛋白檢查。
3.不飲酒或少飲酒:酒精對肝臟傷害大,最好減少或戒掉。
4.健康飲食、遠離霉變食品:不吃霉變的花生、玉米、豆類等,減少黃曲霉毒素的攝入。
5.控制體重、預防脂肪肝:合理飲食、規律運動,避免肥胖。
6.用藥謹慎:不要濫用藥物,長期服藥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肝癌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它雖然可怕,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接種疫苗、健康飲食、定期篩查等措施降低風險。你的肝臟雖然“沉默寡言”,但它需要你的呵護,趁現在,行動起來,守護肝臟,關愛健康,科學防治,真正做到“肝”凈如初!
作者:慢病中心 王寶華
審核:吳靜
編輯:楊紫萱、張林林
監制:姚建義、于子涵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