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18 15:17 來源:華商網 閱讀量:14741
“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張先生激動地對醫護團隊說。近日,患者張先生從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出院。他再三向醫院多學科團隊致謝,正是多學科團隊的通力協作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
49歲的張先生,頭痛1年余、最近3個月感覺到自己伴咽部異物感,越來越難受。他輾轉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接診的侯瑾副主任醫師通過系統檢查發現,其頸部存在約6cm×5cm的巨大腫塊,初步診斷為頸動脈體瘤。PET-CT顯示:腫瘤從頸動脈分叉處向上延伸至顱內,并且腫瘤緊貼著頸動脈、迷走神經等重要結構,頸內動脈狹窄程度大于70%,葡萄糖代謝增高,經綜合研判考慮惡性腫瘤可能。
侯瑾說:“頸動脈體瘤是一種罕見的副神經節瘤,位于頸動脈分叉處,因腫瘤血供豐富且與頸部大血管、神經緊密相鄰,手術風險極高,稍有不慎可能引發大出血、腦缺血或神經功能損傷。”如果不進行治療,腫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出血,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僅有少數幾例,西北地區未見相關報告,類似切除手術顱神經的損傷幾率高達50%,偏癱率高達30%。”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侯瑾團隊即刻組織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介入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等多學科進行會診。經多學科全面評估,專家組為患者制定了精準的序貫治療方案。腫瘤內科昝瑛副主任醫師詳細評估病情后給予口服卡培他濱+替莫唑胺控制腫瘤進展,試圖縮小腫瘤侵襲范圍,為腦血管代償爭取時間。藥物治療2周期后評估患者情況,患者腫瘤上下徑縮小近1cm,近顱內段包繞頸內動脈的腫瘤明顯縮小,腫瘤血供較治療前明顯減少,血管造影顯示患者大腦交通支完全建立,降低了手術中因頸內動脈損傷而導致偏癱及死亡的風險。
患者術前MRA影像表現 箭頭示巨大頸動脈體瘤
在周密的術前準備基礎上,手術如期開展。術中,侯瑾團隊聯合多學科緊密協作,精準分離腫瘤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區域,在逐步剝離病灶的同時成功保護了患者頸動脈結構完整,從而規避了血管移植風險。經過8小時精細操作,腫瘤被完整切除,患者生命體征始終維持平穩。術后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平安返回普通病房。
經醫療團隊系統化治療及專科護理,張先生康復進程順利,未發生出血、聲音障礙、吞咽困難或偏癱等并發癥,神經功能評估顯示面神經及舌下神經均保留良好功能。目前患者已達臨床治愈標準,順利出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任曉勇教授指出:“本次復雜頸部腫瘤根治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西北地區頭頸部腫瘤診療體系的重大進步,在區域性高危病例救治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該科室持續深耕頭頸部腫瘤臨床診療與轉化研究,在喉癌、下咽癌及復雜頸部腫瘤的微創治療領域形成顯著技術優勢。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