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08:50 來源:網絡 閱讀量:14946
在1月19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盛介紹了春節期間保障市場供應、促進節日消費的有關情況:“商務部準確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勢新任務,全力以赴做好春節期間保供應促消費工作,讓人民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
盛介紹,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當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有序。
一是市場供應充足。各地大型批發市場和連鎖超市的日用品備貨量比平日增加20%-30%,同比增長10%左右;1月1日至17日,200家大型批發市場豬肉、雞肉、水果交易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6.7%、6.4%、2.7%。
二是價格總體穩定。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品種多樣,預計春節期間價格平穩。
三是銷售穩步回升。1月上半月,商務部監測的零售企業銷售額環比增長8.7%,同比增長2.5%。
盛介紹,商務部將2023年定位為“提振消費年”,會同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安排了近300場活動。春節期間安排春節消費季,以“2023全國網上年貨節”為重點,“老字號嘉年華”、“中華美食博覽會”、“冰雪歡樂購物”等各類活動云集。
今年春節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第一個春節。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峰表示,實體零售、餐飲、跨區域旅游等各類線下消費場景將加快推進,線上消費將保持強勁勢頭。節日期間,傳統消費升級,新的消費亮點出現,充分展示了我國消費市場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如何保證春節期間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
盛表示,商務部高度重視節日市場保障工作,將做好組織貨源工作,豐富節日市場供應;密切關注節日市場形勢,統籌生活必需品儲備;引導商貿流通企業節日期間正常經營,推動農批農貿市場、超市、外賣快遞企業“全面開放”。
發展旅游業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舉措。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苗牧陽介紹,2023年春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促進旅游消費的主要工作包括:抓住消費熱點豐富產品供給,創新消費場景,構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消費新空間,推出一批節慶主題文藝演出和藝術展覽;圍繞家鄉風光營造團圓風味,引導各地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利用文化產業園、旅游景區等空間開展非遺展示、文化年貨節、廟會、燈會等民俗活動;實施消費惠民工程激發市場活力,指導各地開展文化旅游消費季、消費月、消費周等活動,舉辦演出季、創意市集、藝術展等活動,支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舉辦“兔年”;繁榮夜經濟釋放消費潛力,指導各地引導國家級、省級夜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舉辦主題夜活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夜游。
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消費促進如何協調?苗牧陽介紹,一方面,要保證文化旅游消費場所重新開放;另一方面,引導各地堅持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發展,保障文化旅游活動正常開展,保障人員有序流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首位。
“今年,商務部將著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提振消費信心,推動消費向綠色、智能、健康、品牌、時尚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消費的基礎作用。”盛介紹。一是突出重點,穩定消費市場。努力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擴大二手車流通。推廣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落實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的政策措施,支持餐飲等行業加快恢復發展。二是抓創新,激發消費活力。推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發展夜經濟,首店經濟,打造新的消費場景。三是抓載體,優化消費環境。深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穩步有序推進步行街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捷生活圈。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擴大農村消費。
人民日報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