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18:11 來源:新華網-北京 閱讀量:15404
趙家樓遺址煥新開放。 本報記者 安旭東攝
東總布胡同與金寶街之間一片靜謐的胡同院落中,藏著五四運動中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趙家樓。上周六,經過更新改造后的趙家樓遺址重新對外開放,在此經營的趙家樓飯店也重張開業,并將常設趙家樓歷史文化展覽供市民和游客參觀。未來,趙家樓遺址將繼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胡同里的“紅色地標”。
建筑改造重現歷史特色
古樸的紅磚墻、精巧的山花浮雕、金色的旋轉大門……如今的趙家樓遺址一改以往的破敗形象,呈現出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建筑風格。
據了解,趙家樓原為明代隆慶年間文淵閣大學士趙貞吉的宅邸,后在民國時期成為曹汝霖的宅邸,因五四運動中的“火燒趙家樓”事件而聞名中外。新中國成立后,曹汝霖舊宅被拆除,在原址建起了新房。2002年,趙家樓遺址對外開放,同時作為趙家樓飯店經營。
“趙家樓遺址上的老建筑跟附近的老舊小區差不多,破舊且缺乏特色,使用功能也難以滿足現在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北京建院第六設計院院長吳英時表示。記者從該項目更新改造前的老照片中看到,這座已有40余年樓齡的老建筑整體呈淡粉色,白色的房頂和窗框老化嚴重,不少地方墻皮開裂、脫落。許多慕名來此參觀的游客只是在院落東門鑲嵌著“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舊址”的銘牌前打個卡,便匆匆離去。
如何重塑建筑外觀,留住時代記憶,讓人們愿意走進趙家樓遺址感受歷史?設計團隊翻閱資料,找到了對趙家樓最早的建筑風貌描述。根據火燒曹宅后京師警察廳相關資料記載,趙家樓院內建筑中西合璧,分成東院、西院和中院三個院落。
在保留原有建筑主體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設計團隊根據資料記載,以及對同時期五四運動紀念地北大紅樓建筑風格的考察,最終確定了“古都風貌,城市地標”的設計原則,該建筑改造后,既呈現出鮮明的歷史特色,又與周邊景觀相得益彰。
飯店大堂常設歷史文化展
更新的是建筑外貌,保留的是歷史記憶。趙家樓飯店更新改造項目設計總負責人、北京建院第六設計院副主任建筑師趙永剛介紹,雕有中國傳統云紋的東門門頭、鑲嵌著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場景的浮雕壁畫都被完整保留下來。此外,重新開業的趙家樓飯店大堂里還開設了展覽區域。
據了解,更新改造后的趙家樓飯店迎來了全面升級,飯店內191個房間經過重新優化設計,更加明亮舒適,并新增大堂酒廊和特色餐廳。
打開院墻融入胡同空間
曾經,趙家樓遺址院墻高筑,甚至一些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都不清楚這座建筑的全貌。經過更新改造,趙家樓遺址南側院墻被全部打開。
“我家門口現在寬敞多了,開門就是文化遺址!”住在前趙家樓胡同的關女士說,現在大伙兒不僅能欣賞到趙家樓遺址前院的美景,還能去遛彎兒,在里邊的公共座椅上曬太陽。
趙永剛介紹,他們在設計改造方案前,發現趙家樓遺址南側的城市街道缺乏活動空間,不利于展示建筑形象,也難以和公眾產生互動。改造后,這個封閉孤立的院落開放共享,為胡同公共空間增添綠色和活力,也將吸引更多人走進趙家樓并了解它的歷史。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