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9 13:03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8014
煌煌八十萬字,寫盡上海這座城市的男女相愛、穿著打扮、飲食起居,有人稱之為一部獻給上海的“大部頭情書”。近日,作家張廣天的新作長篇小說《來日可追》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推出。該書分上下兩卷,一共四輯,近八十萬字,已被列入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張廣天,1966年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是地道的上海籍作家。張天廣早年以為電影配樂和做當代實驗戲劇而聞名,他的話劇《切·格瓦拉》《圣人孔子》等是當年知識界的思想風標,他為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做的音樂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來,他開始寫書寫小說,自2016年至今,已經出版了五部長篇小說,其中四十萬字以上的就有三部。
對于新出版的《來日可追》,張廣天表示,自己書寫的是一個“本分、忠厚而浪漫的上海”。
好像很少有人會用“本分、忠厚”來形容上海人。但在張廣天看來,其實上海人是最執守正統的人,傳統的倫理在這里被保存得最細致、最實在。“上海人往往是帶著本分與忠厚的正統去看世界的變化,去接受西學東漸,他們的浪漫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上海人的風流不是突破公序良俗的亂來、搞怪,他們比任何人群都要講規矩、愛規矩的。但是,你以為他們保守刻板、過分老套,那你同樣也大錯特錯,可以說,沒有哪里的人比上海人更喜歡新鮮事物。然而,上海的新鮮與潮流,從來不是以犧牲倫理為代價的,他們在自我和外來兩方面平衡得特別好,甚至令人嫉妒。”
張廣天認為,正是這種浪漫,構成了上海人熱衷門道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一直在努力寫一個說法,叫‘懂經’。上海人說懂經不懂經,其實是門道。上海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門道,他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熱愛自己生活方式的人群,他們不論走到倫敦、東京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會把上海的一切都帶過去,帶去看得見的調料、種子、日用品,也帶過去看不見的灶神、門神和財神。”
于是,在《來日可追》中我們看到,江南不再是小城中矮窄的雨巷,江南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古野;上海也不再是唧唧歪歪、說三道四嚼舌根的市井洋場,上海是愛的浪漫的櫥窗和義士決絕的熱土。上海的女人、上海的男孩、上海的愛情以及雨天晴天,還有那些連著上海的眼神和血肉,都活躍在這本書的活絡的文辭和無法預料的情節推動中。
有讀者看過《來日可追》后表示,“這不是一部連續的小說,而是一種精神地理學:出場的是一個一個的人,但主角卻是上海。所以,毋寧套用一句濫俗的評價:這是一部獻給上海的情書。”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