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3 10:01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19422
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2023年12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3%,降幅較上月收窄;全年CPI比上年上漲0.2%。
分析人士表示,2023年的“低通脹”現象,是由“豬周期”進入下行區間、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行以及疫情“疤痕效應”導致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等多重原因導致。展望2024年,隨著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需求有望持續回暖,通脹水平也將溫和回升。
12月CPI同比降幅收窄,全年“低通脹”現象值得重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2月份,受寒潮天氣及節前消費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C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去年12月CPI同比與環比表現符合預期。當月食品受寒冷天氣影響有所上漲但幅度有限,其中肉類價格依舊保持低位也限制了食品漲幅;能源價格則受外部傳導和持續保供穩價政策影響環比下行?!笆称放c能源一漲一跌有所抵消?!?/p>
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保持穩定?!昂诵腃PI表現平穩,環比符合季節性,同比則與上月持平,繼續處于較低的歷史10%分位附近。”溫彬稱。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去年12月核心CPI的表現,意味著當前并未形成通縮格局,但低通脹現象值得重視,后期促消費政策空間很大。
通脹反映出物價上漲水平,但通脹絕不是越低越好。研究表明,需求不足導致的“低通脹”,往往伴隨著信貸增速下降、投資和消費下降、經濟增速下降、失業率上升、股票和房地產價格下降等一系列連鎖表現。
溫彬表示,2023年全年CPI上漲0.2%,并未出現年初預期的疫情放開后的通脹回升現象。其中既有豬肉對食品價格的拖累,也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影響。而核心CPI回升幅度不及預期,保持在歷史偏低的位置,反映了居民消費需求依舊不足。
展望2024年:穩增長持續發力,CPI有望溫和回升
截至去年12月,CPI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負增長,但是這一趨勢并不會長久延續。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九項重點工作之一,提出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溫彬表示,外部環境方面,隨著美聯儲加息結束,上半年有望開啟降息,對我國的掣肘逐漸減弱。國內方面,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上年末國有行和股份行下調存款利率,負債成本下降為貸款利率下調打開了空間。
“2024年一季度降息的概率正在上升?!睖乇蚍Q,預計隨著擴內需政策逐步發力,疊加春節錯位因素影響,2024年2月CPI同比大概率能回升至上漲區間。
王青預計,在2024年穩增長政策發力過程中,各部門對促消費將更為重視,特別是財政投入有可能加大,這包括各地更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和消費補貼等。這在短期內能夠推動經濟增速向潛在增長水平靠攏,暢通國民經濟大循環,長期來看則有助于引導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依賴向消費驅動轉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展望2024年,預計豬肉和原油由拖累轉為平穩支撐,以及國內需求回升向好,均有利于CPI中樞企穩回升。2024年CPI同比整體偏溫和,全年約增長1.0%,呈整體回升態勢。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