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3 08:42 來源:金羊網 閱讀量:19393
廣東作為全國最大鮮食型甘薯種植區,在“百千萬工程”實施中不遺余力推動薯業高質量發展
看“中國第一甜縣”的 “廣薯” 新探索
出品人 杜傳貴 林海利
總策劃 孫愛群 吳 江
統 籌 許 悅 孫 晶
3月底的廣東遂溪縣,農戶們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如今,作為全國冬薯種植大縣的遂溪,在春天也能挖出成千上萬噸甘薯,把這份來自“中國第一甜縣”的甜蜜送到五湖四海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廣東是全國最大的鮮食型甘薯種植區,甘薯僅次于水稻,是廣東第二大糧食作物。作為鄉村振興的優勢產物,甘薯也是糧食安全的儲備作物。因此,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推動薯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一直不遺余力。從主導品種的推廣到脫毒種苗繁育的日益強大,從“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的應用到薯類預制菜的開發,廣東全鏈條、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薯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以農業大縣遂溪為例,目前遂溪全縣甘薯種植面積約50萬畝,年產量達120多萬噸,帶動全產業鏈產值約100億元——甘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薯”“振興薯”。在“生產端”穩扎穩打后,遂溪決心進一步擴大遂溪甘薯品牌影響力,發力“市場端”,近日首次舉辦甘薯主題文化活動,并將此活動固定下來,主打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推動遂溪甘薯“走進灣區、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透過遂溪這個窗口,我們探索當地甘薯百億產業鏈的奧秘,觀察“廣薯”數字化營銷的“打法”,看廣東特色農產品如何成為縣鎮村產業發展的新動能,進而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為廣東建設農業強省提供支撐。
良種良法打造甘薯產業轉型升級“生命線”
3月28日,廣東·遂溪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甘薯文化周在遂溪縣舉行,現場醒獅舞動,鼓聲陣陣,品嘗展示區人來人往,好評不絕于耳。
“遂溪縣地處雷州半島,擁有豐富的火山沉積巖土壤,氣候優渥、土壤肥沃,是甘薯的天然溫床,土壤中長壽元素硒含量高出我國平均水平約10%,優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遂溪甘薯的優良品質。”遂溪縣委書記駱華慶總結了遂溪甘薯的“硬實力”。而遂溪甘薯想要闖出名聲,則離不開政府的“軟支持”。
遂溪甘薯為何如此“能打”?標準化是其中的一大關鍵。遂溪縣堅持把良種良法作為甘薯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命線”,先后制定《遂溪紅薯脫毒育苗技術規程》《遂溪紅薯種植技術規程》等標準,探索統一育苗、種植技術標準。瑞盈三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廣東省農科院、普寧市農科所合作建成“全省首家脫毒甘薯苗生產基地”,取得多個優質品種的甘薯育苗知識產權授權,注冊了多個商標。
2023年,遂溪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57.36億元,已連續三年穩居湛江全市第一。目前遂溪全縣甘薯種植面積約50萬畝,年產量達120多萬噸,主要種植品種有“普薯32”“金山630(北京紅)”“濟薯26”“煙薯25”“火山壹號”等。全縣有甘薯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企業約2000家,其中種植500畝以上近80家。帶動種業、種植、加工、運輸、勞務等全產業鏈產值約100億元。
產業振興,種業先行,科技助力。這也是廣東其他甘薯產地近年來在“強鏈”上下的苦功夫。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丁艷平介紹,當前廣東省正深入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圍繞薯業發展,《廣東甘薯產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相繼印發,制定了推動甘薯加工產品多樣化、加強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等六大措施,以補齊甘薯產業突出短板為主攻方向,著力延長產業鏈條。目前,圍繞薯業,從主導品種的推廣到脫毒種苗繁育的日益強大,從“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的應用到薯類預制菜的開發,廣東薯業已形成全鏈條、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新格局。
根據廣東省甘薯馬鈴薯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章英在2023年底發布的《廣東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報告》,近年來我國甘薯種植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1億噸,約占全球60%。廣東作為甘薯種植大省,近年來積極探索多種高效產糧模式以提高甘薯產量。當前,廣東甘薯面積位列全國第四,從產業特點來看,以秋冬薯為主,與北方春夏薯錯峰上市,部分區域全年種植,每年供應鮮食甘薯比例高達90%以上,廣東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型甘薯種植區和集散地。
新質生產力帶動“中國第一甜縣”邁向2.0
“我們以甘薯產業的‘小切口’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大變化’,帶動‘中國第一甜縣’向著多元化、智能化、體驗化的‘2.0版本’加快蝶變。”大會上,駱華慶如此總結遂溪作為一個農業大縣的發展路徑。
以智能化、數字化主導的新質生產力,是農產品提升附加值的關鍵。在遂溪甘薯產業鏈上下游的眾多工廠中,有一款“睡火山”“吃海鮮”的甘薯家喻戶曉——這就是來自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火山紅薯”。據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景標介紹,他們采用海鮮魚發酵得到魚肽蛋白,加到滴灌系統中給“火山紅薯”施肥,從而提升產品的口感。
“科技賦能是農業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甘薯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結合新質生產力。”宋景標說,如果說優越的自然種植環境是運行的主板電路,那優質的種苗就是甘薯好吃的核心“芯片”,而研發“芯片”,最關鍵的就是科技創新。
“目前,我們企業有超過30人的研發團隊專門研究種苗創新,希望能夠通過在種源根本上的提質增效,推動整個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宋景標說。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具體到農業領域,就是要用創新性的成果推動產業的發展。”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甘薯淀粉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馬代夫向記者分析道,甘薯產業的創新,在于通過開發更多更好的品種,開發更多有潛在價值的產品,提高產值。
“國字號”電商強縣著力“賣出品牌”
如今,遂溪正加快推動甘薯產業提質增量專項行動,大力構建甘薯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以“政府引導+科技賦能+企業共建+科學布局+全民共享”全新思路,把“小紅薯”做成“大產業”。
2020年以來,遂溪先后被評為國務院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百強縣,創新“六個一批”模式打造“國字號”電商示范縣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績效考核獲評優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一。
一根小小的網線,聯通了城與鄉、山與海、廣東與世界,也讓遂溪的小農戶們融入了大產業。依托“國字號”電商強縣優勢,遂溪以“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不斷推動遂溪甘薯向“產得好、賣得好、賣出品牌”方向發展。
在數字農業這件事情上,早在2020年3月,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羊城晚報和遂溪縣委縣政府、電商平臺拼多多共同發起愛心助農電商直播,在紅薯地里搭起直播間。挖紅薯、搭土窯、烤地瓜,短短半小時的直播就吸引了超過80萬網友圍觀。當天愛心助農直播間的觀看人數超過206萬人,賣出了2.1萬單、共75噸紅薯。光是一條挖番薯的抖音短視頻,就在羊城派抖音號刷出了700萬+的播放量。
流量變為銷量的背后,是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重塑,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了低成本的對接,推動遂溪農業電商走上發展的高速路。
四年過去了,遂溪的數字農業生態也不斷優化升級。2023年,遂溪全縣電商甘薯銷售額達3.45億元。近日的大會上,遂溪縣政府又分別與京東集團廣東廣電“灣區生活館”、京東生態伙伴“左岸良典”、江西省億發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佳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等甘薯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簽約,在銷售渠道、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共建,爭取更多實質性成果落地轉化,共同助力“遂字號”甘薯出村進城,擦亮金字招牌。
甘薯產業不停“觸網”,是“中國第一甜縣”邁向縣域經濟2.0版本的一個縮影。遂溪縣正搶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將“小甘薯”作為富民興村建設的“大產業”,醞釀著推動甘薯全產業鏈條發展的磅礴力量。
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龐宇:一炮打響遂溪甘薯品牌
羊城晚報:縣域是廣東經濟發展的潛力板。兩年來,遂溪縣如何加快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走深走實?
龐宇:“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遂溪縣緊抓“縣域經濟”這個關鍵詞,以園區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奮力打造食品工業、硅基和鋯鈦新材料“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努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實圩鎮這個節點,以美麗圩鎮建設為抓手,完善圩鎮聯城帶村功能,推動鎮村聯動發展。以工業思維發展農業,做好“農業+”文章,發展甘薯、火龍果、圣女果等一批富民興村產業,深入推進農村“三大革命”,探索“和事老”“工分制”等一批鄉村治理典型,努力打造一批嶺南新鄉村,示范帶動全域整體提升。
羊城晚報:湛江遂溪第一次舉行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首屆甘薯文化周,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龐宇:遂溪縣是中國冬薯核心產區和廣東省甘薯種植大縣,火山土壤孕育的遂溪甘薯,香甜軟糯、品質上乘,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富民興村產業。此次活動,是遂溪縣委縣政府新一年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主要目的是充分展現遂溪甘薯產業優勢,一炮打響遂溪甘薯品牌,把這份來自土地的香甜分享到全世界,同時也希望借助本次活動,召集甘薯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為甘薯產業發展出高招、謀良策,促進遂溪甘薯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羊城晚報:遂溪縣如何推動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龐宇:近年來,遂溪縣依托火山地質優勢,錨定“全鏈條、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目標,將甘薯產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富民興村的關鍵抓手布局推進,聚焦“良種培育、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品牌建設、休閑旅游”,構建“政府+協會+科研+金融”合作體系,培育壯大從“種苗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雛形,全產業鏈帶動產值約100億元。
羊城晚報:去年以來,像淄博、天水等由“地方土特產”帶動的城市走紅案例比比皆是。接下來,遂溪如何結合甘薯全產業鏈與農業文化旅游,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龐宇:遂溪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醒獅之鄉”“全國甜縣”及粵西“紅色革命老區”所在地,這里四季如春,風光旖旎,人文昌盛,物產豐富,是鑲嵌在祖國大陸南端一顆璀璨的明珠。接下來,遂溪將立足文旅資源稟賦,深挖遂溪甘薯產業的歷史人文底蘊,引導甘薯產業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深度結合,講好產業發展與康養文化的故事,打造“三產融合”經濟增長點。在這里,也誠摯邀請全國朋友到遂溪看美景、品美食、賞民俗,盡情享受“甜縣”悠閑慢時光。
甘薯種植專家陳李榮:“遂溪甘薯,甜了農戶的經濟和生活”
被記者問及這幾年來遂溪甘薯最大的變化時,陳李榮指了指田頭的甘薯說:“現在我們目之所及的冬薯,以前根本不成規模。”
廣東駿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技術總監兼遂溪縣番薯協會理事陳李榮是種植甘薯的專家,今年已經是他種甘薯的第九個年頭。話不多的他,在記者面前談起甘薯的種植來卻滔滔不絕。
他向記者回憶,2019年以前,遂溪、雷州等幾個區域種植冬薯的很少,主要是種植秋薯。2019年,遂溪利用冬閑地嘗試種植馬鈴薯、甘薯等,而后一舉成功,成為中國冬薯種植的核心產區。
“就在這短短幾年,外來的企業、本地的農戶都賺到了錢。甘薯冬薯種植的產區面積在一兩年間迅速擴大,從以前的四五萬畝,發展到了八九十畝,陸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種植戶以及收薯渠道。”陳李榮說,“遂溪甘薯甜,甜了農戶的經濟,也甜了我們的生活。”
如今,小小的“土疙瘩”已經在遂溪成了“金元寶”,甘薯也成了越來越多人押注的產業。然而,在陳李榮看來,農業產業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每一年甘薯的行情,與當年的供求情況、市場風向、南北方種植比例都有著密切關系。這不是一個靠‘砸錢’能夠‘砸’出收益的產業,更需要經驗和技術。”
他告訴記者,最直接影響甘薯產量的因素,就是選種育苗。他現在主要栽種的利用了金楓菌種植的甘薯新品種“金楓蜜薯”,就是一種對天氣尤其敏感的薯種。為了開發出這款新品種,他前后奔走了海南、河南、河北、內蒙古、福建、云南等九個省,最終在云南成功種植。而后他又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套與廣東湛江氣候相適宜的種植方法,將這個新品種帶回了遂溪楊柑鎮、河頭鎮等地種植,一經上市,好評不斷。
“現在,這個新品種紅薯不僅在遂溪‘紅’了,在北方也頗有名氣。”陳李榮自豪地說,他將本土的種植方法和管理辦法傾囊相授,幫助外地種植戶實現多產優產。遂溪甘薯“走出去”,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
2023年9月,遂溪縣番薯協會成立,陳李榮也成為了其中一員。他說,在這里,種植戶們會一起分享甘薯種植的經驗、每一季遇到的難題、能夠拓展的渠道等等,言無不盡。
“我們不僅要自己種出好吃的紅薯,還想讓更多人都能從這份甜蜜事業中學到本事、賺到錢。”陳李榮說。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