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2 22:4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11578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自主創新是湖南先進制造業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一環。這幾年,湖南已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產品企業48家。今年1-2月,湖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高于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長9.5%,湖南制造正闊步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這過程中,湖南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落實政策發力、紓困解難加力、優化服務添力的方式,賦能湖南先進制造業攀“高”向“新”。
政策直達,傳統制造向“新”而進
近日,位于湖南婁底經開區二工業園的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忙生產,園內鐵路專用線機車來回穿梭,裝卸作業熱火朝天。隨著一聲聲鳴笛,“冒著熱氣”的汽車用鋼卷基板“乘著”專線火車發往各地。
VAMA是湖南省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是國內領先的高端汽車用鋼生產企業。近年來,乘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持續“加碼”的東風,該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風口,生產的超高強汽車板產銷量年均增長40%以上,在新賽道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推進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汽車行業對鋼材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加快培育汽車用鋼先進材料新質生產力迫在眉睫。”華菱安賽樂米塔爾汽車板首席運營官歐云飛表示:“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2023年共享受企業所得稅等稅費優惠4.97億元。我們將利用稅收支持與科技創新之間的良性循環,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項目研發中,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創造能力。”
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稅務部門始終在線。在湖南邵東,全球70%以上的打火機都產自這里。但微薄的利潤和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使得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必須轉型發展。
“要想破局實現彎道超車,搞研發才是出路!”邵東市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書奇道出發展奧秘:“公司2023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5000余萬元,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加快推進‘機器替人’迭代升級計劃,注塑機、焊接機、充氣機都換了3代以上,每支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0.1元降至0.015元,產品競爭力大大增強。”
訴求快響,高端裝備向“智”而行
“智改數轉”浪潮下,智能化改造、數字化升級是制造業企業高質量變革的必經之路。
在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2號工廠,微微夜色下空無一人的車間里,關節機器人正在精準開展6道加工工序的作業,22分鐘后,一個風電支撐體部件就生產完畢。這是該公司的“黑燈智造”國產化生產線,屬于智慧工廠的典型代表,即在對零部件加工時,通過搭建多條高度自動化、數字化、全透明產線,并基于5G通信,即使關著燈,照樣能實現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生產。
在實現“黑燈智造”技術前,該公司面臨著生產線信息不透明,生產數據時效性、準確率低,產品質量履歷難以精準追溯等發展難題。株洲市高新區稅務局得知情況后,攜手財稅行業協會、湖南工業大學進企“會診”,安排專職稅務干部提供一對一服務,及時幫助解決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涉稅問題,近三年助力株齒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4700余萬元。
“在稅務支持下,我們增加研發投入的底氣更足,近年投入2000多萬打造支撐體機床‘黑燈智造’國產化生產線,并于今年2月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生產。”該公司生產總監付新耀介紹,與動輒9人連軸轉的傳統生產線相比,升級改造后的“黑燈智造”生產線工序自動化率達100%,6道工序同步加工,每22分鐘可下線一件產品,整條支撐體生產線僅需一人操作,產品合格率達99%以上。
服務提質,新興產業向“綠”而行
近日,湖南永杉鋰業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鋰鹽項目二期焙燒窯在長沙望城經開區銅官工業園順利點火,標志著永杉鋰業二期項目完成所有關鍵設備單機調試,即將步入正式投產階段。
“在創新研發和技術升級中,生產設備及研發投入規模非常大。稅費服務團隊主動靠前服務,輔導我們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5400萬元,以稅收‘紅利’解決‘錢緊’難題。”永杉鋰業財務總監吳浩說,公司已將這些資金投入到生產研發中,全力打造“鋰鹽—前驅體—正負極材料—電池”綠色閉環全產業鏈,整體能耗降低約20%。
一家蝶變,帶動滿“園”春景。湖南稅務部門結合新能源企業發展特點和需求,不斷完善“政策找人”機制,政策推送更精準,稅費輔導更精細,有效降低了企業研發投入成本,新能源發展引擎越發有力。湖南德賽電池有限公司在2023年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優惠1.8億元的作用下,成功開發出100Ah和280Ah等系列電芯產品,日產1.3萬個電池,在儲能萬億級新賽道上跑出發展“加速度”;耒陽焱鑫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憑借2023年享受到增值稅即征即退262萬元的稅收紅利,推動一條有色金屬回收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鏈日臻完善;寧鄉稅務部門用減稅降費政策引來資金“活水”,2023年為轄區60余戶先進儲能材料產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4億余元,產業向“綠”而行之路更加穩健。
“我們將從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支持創新發展、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等20條措施精準發力,加力助推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澎湃稅動能。”湖南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光輝表示。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