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16 19:42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136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金萍 實習生張曉慧 深圳報道
4月一個周末的晚上,在深圳福田KKONE商場負一層的HOU LIVE,一場搖滾樂表演正在進行中,舞臺上表演的樂隊在社交媒體中關注度并不高,但是臺下樂迷熱情卻極高,有人熱情地和主唱互動,有人專心給樂隊成員拍照,也有人默默哼唱。
周末抽出一兩個小時去看live或者是聽脫口秀正成為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的選擇,在跳躍的旋律和爆梗的段子中,積壓一周的情緒找到釋放的出口。
不只尋找情緒釋放,尋找好玩有特色的景點也成為消費新趨勢,無論是最近火起來的“縣域旅游”還是之前游客因為一碗麻辣燙遠赴天水、為吃燒烤去淄博,折射出的都是游客對特色旅游的青睞。
城市消費市場也逐漸參透一個道理:消費者的精力和金錢都是有限的,只有在短時間內提供最極致的體驗才能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付錢。如同短視頻不斷迭代、推出短劇吸引受眾停留一樣,消費產品和市場也在不斷進行新的嘗試,讓消費變得“更好玩”,牢牢抓緊消費者的錢包。
在這場新消費的競技中,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推出新型消費季、夜間經濟等升級消費市場,借力賽事、節慶活動,讓大灣區的消費煥然一新,越來越“好玩”。
“消費者對于物質的消費越來越理性,更關注商品的性價比。”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華南及華中區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張曉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同時,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從物質消費中分離出來,因此更愿意為能滿足情感需求的消費付錢,“以前去看演唱會可能會去評價歌手唱得好不好,現在可能只是為了去開心地唱個大合唱。”
相關統計報告顯示,“情緒消費”、“多巴胺消費”、“悅己消費”霸占2023年消費熱詞榜三,更有32.3%的受訪者表示,愿意為“可以提供情緒價值”這一特性的商品支付更多的金錢。
在“多巴胺”消費上,大灣區各大城市紛紛行動,瞄準體育賽事,刺激消費成為多座城市拿出的先手棋。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資料顯示,2024年,深圳將舉辦200多場重大體育賽事,涵蓋帆船、馬拉松、電競、CBA籃球、游泳、羽毛球、網球、棋牌等項目。
香港的體育賽事更加凸顯國際性,2024年亞洲柔道錦標賽、WTT青少年乒乓球挑戰賽、亞洲國際象棋快棋團體錦標賽、世界女排聯賽等一系列國際比賽都將在香港舉辦。據了解,2025年香港還將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的8個競技項目,香港特區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此前在香港特區立法會上也表示,希望以此為契機,日后在大灣區舉辦更多大型體育賽事。
賽事密集舉辦,如何讓觀眾買單?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各顯神通,有的搬出體育明星大咖,有的別出心裁增加全民賽事的新鮮感。
廣州在2023年明確提出,要打造“一區一品牌”的賽事矩陣。同樣是馬拉松比賽,各區結合自身人口結構、地勢特點來突出特色,花都區舉辦搖滾馬拉松,從化舉辦國際山地馬拉松,天河區則是垂直馬拉松比賽。
深圳龍崗坐擁高規格體育場館大運中心。龍崗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一些名氣比較大的體育明星和大規模賽事今年會陸續亮相大運中心,目前正在接洽中。
除了動起來,也有很多人選擇慢下來,享受歲月靜好的悠閑時光。公園,成為人們卸下疲憊、放松身心的好去處。
《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志》的一篇研究表明: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加快樂,即便是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期間,深圳市公園總客流量達到733.75萬人次,能夠隔海遠望香港的深圳灣公園就吸引了60.3萬游客前往游玩。
伴隨龐大人流而來則是可觀的消費,3月25日,深圳舉辦了2024粵港澳大灣區花展,該屆畫展不僅帶動了公園本身的零售業態,還為其附近的購物中心深業上城帶來一筆不小的營收增幅。
數據顯示,花展期間,深業上城總客流105萬人次,環比花展前10天,上升16%,同比去年客流量上升60%;總車流量8萬次,環比上升20%,其中深圳本地車流量環比上升15%,外地車流量環比上升28%;場內銷售額環比花展前10天上升50%,同比去年銷售額上升45%。鮮花秀場、灣區生活薈、營地及餐車銷售額超299萬元。
深圳的“山海連城”計劃也讓深圳“千園之城”優勢更加凸顯,通過“一脊一帶二十廊”的步道體系,打通市內各大公園、社區和商場,讓公園一邊連接自然,一邊聯通市民生活和消費。
如此舉措,既是在滿足消費者不斷涌現的新需求,也是城市在提前布局,主動挖掘新的消費場景,引導新的消費增長。
體育賽事和公園帶動消費之外,好玩有趣的文旅消費,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力消費的新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中,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將“文娛旅游”列為新的消費增長點。大灣區既有綿延的海岸線,又繼承了嶺南文化遺產,因此充分挖掘自然文化資源的潛力、刺激新的文旅消費增長點也成為大灣區讓消費變“好玩”的另一個著力點。
當商業氣息浸入到旅游城市和景區的角角落落,游客對千篇一律的旅行乏味至極,不再想去“復制粘貼”的仿古街品嘗毫無差別的臭豆腐和大肉串,反而更期待原汁原味的城市文化體驗。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趙圣慧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讓消費變得“更好玩”的底層邏輯是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因為有效需求擴大才能進一步推動有效投資,而有效投資將對于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這也給文旅消費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讓旅游活起來、好玩起來、有趣起來。
廣州正在打造特色文旅的范本。這座千年商都充分挖掘廣府文化的資源,在促進文旅消費上大施拳腳。廣州各區結合各自特色,推出了繽彩紛呈的特色節慶活動,比如越秀區的廣府廟會,黃埔區的波羅誕,南沙區的南沙媽祖文化旅游節,白云區的乞巧節、鄭仙誕、舞火龍,花都區的盤古王誕等。
根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的數據,2024年春節,廣州共接待游客1555.6萬人次,同比增長58.2%,文旅消費112.2億元,同比增長64.8%。
奪目的數據背后藏著廣州拉動文旅消費的巧思。廣州過年,花城看花,“行花街”是廣州一貫的過年傳統,起源于明末,到19世紀60年代漸漸形成小有規模的年宵花市,人們在春節走上街頭,買花、逛牌樓、討彩頭,一花一草背后都是歷史的積淀。在花市的基礎上,春節期間廣州組織了2500多項活動,整個城市年味十足,讓游客在廣州體驗到地道的老廣年會。
此外,在小長假期間,廣州文旅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推出諸如涵蓋時尚潮流演出、快閃活動的夏夜live show等活動,在清明節、“五一”小長假同樣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出門消費。
深圳則依托各大商圈,舉辦當下最能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市集活動。“五一期間”,深圳舉辦了第四屆深圳咖啡生活消費周,來自全國多個城市的咖啡品牌加盟入駐,手沖、濃縮咖啡、各式甜品面包一應俱全,無論是咖啡愛好者還是過往市民游客都能完美融入到熱鬧的氣氛中;此外,港人聚集較多的會展中心商圈還聯手香港品牌,舉辦了“首屆大灣區絲襪奶茶生活周”,消費者在觀看比賽的同時品嘗港式奶茶,不無愜意。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深圳主要商業綜合體客流量突破380萬人次,銷售額達到2.4億元。
由此可見,哪怕是在消費者追求極致性價比的背景下,“好玩”的消費依然獲得青睞。讓消費變得“好玩”也成為刺激消費和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良方。
對于未來如何更大程度地挖掘“好玩”的消費增長點。張曉端表示,由于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最高,因此很多新鮮事物是從年輕人的需求衍生出來的,但是很多新消費其實是跨越年齡層的,比如當下很火的“萌寵”,很多老年人也喜歡,同時老年人也很關注自己的文化生活,未來各個年齡層、各個群體的需求都值得去關注和挖掘。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