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23 08:56 來源:中新網上海 閱讀量:11522
21日下午,以“新質生產力·數智新機遇”為主題的第四期“中新·申見”前沿圓桌訪談在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舉辦,學企政各界人士共同圍繞數智時代“如何重‘新’定義城市空間”“中國品牌如何攜‘新’出海”兩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上海財經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徐飛在題為《塑造數智時代的新質生產力》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三大措施。
徐飛提出,在勞動者層面,不僅有傳統的體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更有包括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等在內的國家戰略人才,同時,智能機器人甚至數字人也加入了“勞動者”范疇,與人的智能相互加持,共同構成了新質生產力的“人類智能”。
勞動資料的范疇則從傳統的土地和資本擴大到數據、技術、管理甚至企業家精神和營商環境等,形成了以數據信息作為勞動資料的智能經濟;生產工具也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向更高科技屬性發展,工業互聯網等非實體形態的工具已得到廣泛應用。
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綠色生產力,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的城市更新既是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的主戰場,也是其受益者,如上海一樣進入存量空間階段的城市如何通過新質生產力的賦能,由“擴大外延”轉向“提升內涵”?
在主題為“如何重‘新’定義城市空間”的第一場圓桌訪談中,真如城市副中心副總規劃師陳霞,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陸家嘴綠色金融中心理事長王洪衛,上海融和元儲能源有限公司資產運營部總經理夏耀杰,上海觀理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amp;CEO胡啟凡,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社工專碩MSW中心主任孫哲從城市規劃、社區治理、新型儲能、城市碳中和、綠色金融等不同視角對“綠色生產力”賦能城市更新進行了多維度討論。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彩云主持了這一圓桌訪談。
新質生產力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帶來了新機遇。在數字科技加持下,中國企業正從簡單的“走出去”逐漸邁向深層次的全球化布局,新質生產力引領發展的時代,企業如何做好劃時代的“出海”,是第二場圓桌論壇關注的重點。
元隆雅圖華東區行政總裁、QM謙瑪運營總裁林慶霖,聲網公共事務總經理陳寶金,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營銷系副教授葉巍嶺,愷英網絡 IP 商務負責人、中國 BGM 桌游展發起人婁榕榕,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蔣詩萍分別從以高效的營銷管理、技術服務助力品牌出海,利用VR及AR技術攜原創IP出海,新一代高創新力的中小企業出海,品牌建設引領企業出海等角度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討。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產業集群研究促進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劉夢琳主持了該場圓桌訪談。
本期“中新·申見”前沿圓桌訪談由中國新聞社上海分社、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智庫共同主辦,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協辦,中新社國際傳播集團上海分公司承辦。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徐龍炳主持了本期圓桌訪談。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