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6-30 16:59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4337
今年上半年,機構繼續保持頻繁的調研節奏,但與往年相比,總次數整體出現下滑,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業內人士分析,機構降本控費及上市公司經營基本面受限宏觀形勢或是年內調研頻次出現下滑的主因。
從調研標的來看,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熱門績優科技類上市公司仍是調研重點。
基金公司調研總次數同比下滑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震蕩調整,機構繼續保持較高的調研熱情。
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超過4200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各類機構的調研。
基金公司方面,博時基金調研總次數超過1310次,成為上半年的調研王,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的調研總次數也在1000次以上,景順長城、富國基金、銀華基金、鵬華基金、國泰基金調研次數超過了800次。另外,南方基金、招商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總調研次數超過700次。
不過,整體而言,與往年相比,今年以來機構調研次數有所下滑,基金公司也不例外。
截至6月28日,今年以來機構調研總次數為17.72萬次,較去年同期的23.12萬次,同比下降23.36%。其中,基金公司調研總次數為4.97萬次,較去年同期的6.55萬次,同比下降24.12%。
具體來看,即便是當前仍積極調研的大中型基金公司,調研頻次也較往年普遍有所下滑。比如,今年上半年調研次數居前的前20大基金公司中,除了景順長城較去年同期增幅超30%,以及西部利得、博時基金與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接近7成同比跌幅超10%,8家跌幅超過20%,4家跌幅更是在30%以上,最大跌幅超過了45%。
此外,還有幾家去年調研頻次較為居前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今年已然跌出前20大之列,其同比降幅多超過30%。
與大中型基金公司相比,小型基金公司的調研更顯低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多家基金公司調研次數不足10次,最低只有一兩次,其中主要為小型基金公司,或剛成立不久的次新基金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機構調研頻次降低,或與金融機構近期實施的降本控費措施有關。比如,減少出差、壓低出差標準等已成為不少機構的常態。此外,當前宏觀經濟復蘇放緩,不少企業經營基本面改善有待觀察,機會減少也使得機構調研次數下滑。
績優科技類公司仍是調研重點
從調研標的來看,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熱門績優科技類上市公司仍是調研重點。
中控技術是今年上半年最受機構青睞的上市公司,先后31次被1065家機構調研,其中基金公司有143家。調研時,機構重點關注公司在工業領域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浪潮下的戰略布局,以及全球化布局以及海外業務情況。
匯川技術先后63次被794家機構調研,其中基金公司合計128家。公司重點投入的戰略產品PLC的成長空間、公司自動化業務高于行業增長的驅動力、工業機器人業務進展,以及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客戶結構變化等是調研重點。
邁瑞醫療先后4次得到792家機構調研,基金公司有104家,邁瑞選擇通過收購惠泰切入心血管賽道的必要性、研發和銷售等多環節是否存在協同性,以及惠泰醫療所處行業的競爭格局等尤其受到關注。
瀾起科技先后14次獲得769家機構調研,包括123家基金公司,在服務器主內存領域,MRDIMM在未來AI服務器上會發揮什么作用、PCIeRetimer芯片業務未來幾年的增長因素,以及MRCD/MDB芯片目前的進展情況受到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和基金公司青睞的調研對象中不乏業績表現較佳的上市公司。
從6月份看,接受調研的熱門公司更是不乏樂鑫科技、中國核電、遠光軟件、孚能科技、中鎢高新等績優公司。比如,樂鑫科技、九號公司、中國核電在2023年年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中控技術、華陽集團、深南電路、石頭科技、中際旭創等今年一季度業績較佳。
以中控技術為例,該公司是流程工業智能控制解決方案領域的領軍供應商,公司多項職能控制軟件均在國內市場市占率保持多年第一,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凈利潤同比增超57%;
樂鑫科技是全球物聯網Wi-FiMCU芯片的頭部設計公司,根據2023年年報信息,2022年全球出貨量居于首位,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幅超20%,歸母凈劉潤同比增超70%。
編輯:艦長 審核:木魚
版權聲明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