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06 05:09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12035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7月5日報道:?植入心臟支架進行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傳統金屬支架會永久存留在體內。隨著冠心病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短期內可以支撐病變血管,長期又能在人體內被完全降解消失、使心臟恢復如初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成為各國研發團隊爭相攻關的“科技高地”。?自2000年起,全球幾十家企業都競相開發這一產品,但早期第一代可吸收支架大多存在臨床血栓率較高的風險。?
可在完成治療后于人體內完全降解“消失”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被譽為“心臟支架科技的未來”。記者今天從微創集團獲悉,歷經十五年磨礪攻克多項底層技術,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新一代生物可吸收心臟支架Firesorb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注冊審評,即將獲證,有望破解長期困擾可吸收心臟支架領域的“高血栓率”難題。
Firesorb,受訪者供圖
研究顯示,血栓風險高主要與“支架壁過厚”、“載藥量過高”這兩項因素相關。火鹮是目前首款厚度可降至與金屬支架同級別而保持同等強度的靶向可吸收支架,并作為能做到全尺寸病變覆蓋、可適用于小血管病變治療的可吸收支架,解決了可吸收支架在小血管病變區的可及性難題。其次,為避免支架植入后再次出現血管狹窄,藥物支架大多需要在表層360°全面涂載抗增殖藥物。而火鹮獨有的“靶向洗脫”技術,使其有效載藥量降至普遍載藥量的四分之一而實現同樣藥效。
為反復驗證并確認產品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微創開展長達五年隨訪的大規模臨床研究,分別是:FUTURE?I(首次用于人體試驗)、FUTURE?Ⅱ(隨機對照試驗)、FUTURE?Ⅲ(單組目標值研究)三個階段臨床研究,共納入1468例患者。臨床結果證明,火鹮可使患者病變血管恢復如初,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使患者體內無異物,其血栓發生率僅為0.34%。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FUTUREⅠ和FUTURE?Ⅱ首席研究者高潤霖院士表示:“火鹮術后長期隨訪四年,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顯示出與雅培Xience金屬支架相當的臨床及影像學終點,這些結果讓研究者對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臨床表現印象深刻。通過影像隨訪觀察到,火鹮支架術后一年內膜覆蓋率達99.3%,術后如期基本完全消失,病變血管恢復到自然無拘禁狀態。這一發現振奮人心,它表明火鹮可實現介入無植入。”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教授、FUTURE?Ⅲ首席研究者王建安院士亦表示:“這些長期臨床數據,驗證了火鹮支架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臨床數據優異結果的獲得,與支架設計和制造技術工藝、適當的置入技術以及具有可改善的物理和機械性能的設備都緊密相關。尤其是在支架內血栓數據方面,火鹮支架在FUTURE?Ⅰ和II血栓發生率均為0,FUTURE?III?僅為0.34%。”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