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7-24 19:39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8848
某天,山西陽泉人岳霞駕車上班,一路綠燈。她暗自慶幸“今天運氣爆棚”,忍不住發了朋友圈,而真相是陽泉智慧城市交通的加持;同一天,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華陽二礦(簡稱“華陽二礦”)的楊振宇穿著整潔,坐在辦公室里“一鍵啟動”操縱著地下數百米處的采煤作業;中午,在開發區一棟寫字樓前,無人配餐車準時出現在樓下。
這些場景,在工業煤城陽泉正從科幻變成現實。
文獻記載,陽泉的煤炭開采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明清以后,當地采礦業、手工業發達,無煙煤、鐵貨、砂器等產品暢銷全國。
工業煤城把握數智節奏
如今,這座能源城市正發力鍛造“數智新城”,以期讓產業更低碳,讓城市更智慧。
幾天前,陽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2024年陽泉市數智新城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推動能源城市降碳。
《通知》明確,陽泉將推動煤電領域數字化轉型,重點推動生產能力120萬噸/年以上和災害嚴重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開工建設,擴大智能化煤礦覆蓋面,同時加快推動新能源發電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數字化運維,優先配置可再生能源電力,構建智能化、高度互聯的能源網絡。
此外,陽泉還將發展數智雙碳產業,建成陽泉市數智雙碳平臺,聚焦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等應用場景,細化行業、企業碳管理方案和技術改造方案,加快打造面向全市、全省的能源互聯網創新與轉型平臺。同時推進源網荷儲試點建設,聚焦“新能源+儲能+智能電網”模式,利用虛擬電廠、能源互聯網平臺等數字技術,打造山西首批“綠電”示范園區。
24日,在華陽二礦調度指揮中心,年輕的礦工們端坐在辦公室內,通過5G技術、各種感應器、視頻監控等逐一檢查、確認,然后“一鍵啟動”,操控采煤機緩緩啟動。
在這里,礦工們生出“千里眼”“順風耳”,實時感知、操控著地下數百米處的一舉一動。“和前輩們靠人工、經驗,身體負荷極大的采煤不同,智能煤礦正用數字技術幫助礦工擺脫危險、繁重的工作場景。”華陽二礦采煤一隊黨支部書記楊振宇說,在確保各項指標安全的前提下,無論你下沒下過礦井,不論男女,都能體驗“一鍵啟動”,操控著地下的龐然大物采煤。
截至目前,陽泉市已建成5座智能化礦井、131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先進產能占比94.5%、位居山西第二。
其間,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也從工業生產延伸到日常生活。
黑科技融入煙火人間
和很多私家車主一樣,交通擁堵也曾是讓岳霞頭疼的日常生活。不過,在數智技術的加持下,陽泉的道路正變得智慧、生動。
“有時候,我在市區駕車一路綠燈。起初,我只以為是運氣好,沒想到背后是高科技的支撐。”岳霞感慨的背后,是陽泉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夢想。
陽泉數科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史欽君表示,近年來,陽泉加快“數字基建”,打造“智車之城”,拓展“應用場景”,涵養“數字生態”,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
在岳霞駕車出行好運氣的背后,陽泉已完成主城區36個信控路口的智能化改造,5條主干道實現了動態“綠波”,由此實現信號燈自適應控制,加強路段車流的連續性。
經測算,這5條主干道較優化前平均停車次數降低約53%,通行效率提升約35%,有效降低碳排放。
放眼整個城市,陽泉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從測試、示范、應用,走到了商業化。
如今,在陽泉街頭,除了自動駕駛出租車讓市民嘗鮮以外,無人配送車也在部分快遞網點和驛站之間高效運轉。在交警、城管、消防應急等方面,無人安防巡邏車正投入宣講、預警工作。
鈉離子電池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其憑借原材料儲量豐富、溫度適應性好和安全性高等優勢成為儲能界“新秀”。
華陽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而無煙煤又是電池負極材料的原料。近年來,該集團在做強做大煤炭產業的同時,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逐步完善鈉離子電池產業鏈,拓寬生產生活應用場景。
華陽集團下屬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安全部工程師張興介紹,目前,鈉離子電池已被應用于戶外便攜式儲能、太陽能路燈,以及儲能電站、煤礦應急電源、工商業儲能等場景。
走在陽泉街頭,搭載“華陽造”鈉離子電池的電動車隨處可見;白天,路燈上的光伏板將陽光轉化為電能并儲存在鈉離子電池中,晚上,鈉離子電池將電能輸送給路燈為人們提供光明;省電、防水、持久續航的鈉電LED強光手電,成為電路巡檢工“新寵”。
從煤炭到負極材料,換了面目的能源成為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對于陽泉而言,建設數智新城既是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的利器,也是面向未來的希望所在。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