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01 06:16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16099
為了攬客,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開展花式營銷。
截至11月28日,經濟觀察報注意到,除了費率直降為0外,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還相繼對旗下理財產品申購金額及上限進行調整。此外,也有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出手自購含權類產品,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銀行理財產品降費、降門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投資者在選購時又應注意哪些問題?
降費潮
進入11月,為了吸引投資者,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卷費率模式。其中,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等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對旗下部分產品實行階段性費率優惠,涉及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等。
從具體的調整幅度來看,每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針對不同產品采用不同優惠幅度,部分產品費率甚至降至0%。
華夏理財宣布,根據產品費率階段性優惠安排,公司自2024年12月3日起,擬對華夏理財悅安封閉式理財產品163號開展費率優惠,固定管理費率降為0。
招銀理財公告稱,自2024年11月26日起,招銀理財招贏日日金21號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實行階段性費率優惠,將固定投資管理費從年化0.2%降至0.01%。
11月22日,興銀理財和渝農商理財宣布近期開啟階段性優惠。其中,興銀理財按照不同產品份額類型,下調添利天天利3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銷售服務費,費率從0.30%下調至0.05%~0.20%不等;渝農商理財宣布,渝農商理財興時日申季贖1號將固定管理費率從0.1%下調至0.01%,銷售服務費率從0.30%下調至0.10%。
此外,光大理財也公告表示,自2024年11月5日起,對某款理財產品開展費率優惠活動,其中B類份額銷售服務費產品說明書約定(年化)費率為0.15%,優惠后(年化)費率為0。
在費率調降至0的同時,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也調降至最低0.01元。
其中,寧銀理財將2024年11月8日成立的寧欣天天鎏金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31號mdash;A份額起售金額設定為0.01元,風險等級為低風險。
建信理財自2024年11月13日起,擬將旗下建信理財惠眾固收類產品(中旬)第1期、建信理財嘉鑫固收類最低持有7天產品第4期在內的8款產品起購金額調整為0.01元,并以0.01元的整數倍遞增。
實際上,自2018年9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單只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已從過去的5萬元大幅降至1萬元。此后為了進一步降低投資門檻,銀行理財子公司又將起購金額一降再降,從1萬元下調至100元,再降至1元,直至目前的0.01元。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理財產品起購價由原先的1元起購調降至0.01元,起購門檻其實并沒有實質區別,更傾向于是部分機構的宣傳和營銷方式,起購金額接近零也體現理財產品的普惠特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銀行理財產品費率下調和降低投資門檻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應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理財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各家銀行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不得不采取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和投資門檻設置。這也反映了銀行對于客戶需求變化的敏銳洞察。當前,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投資便利性,因此銀行通過降低費率和投資門檻,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投資需求。江瀚說。
自購權益類產品
除了下調理財產品申購門檻外,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還提高了產品申購上限,或者延長申贖時間。
其中,建信理財自2024年11月27日起,延長建信理財私行精選福星固收類最低持有2年產品、建信理財私行精選福星固收類最低持有18個月產品等多個理財產品申購贖回交易時間,截止時間均從15:00調整至17:00。
平安理財自2024年11月26日起,將平安理財啟元添利90天持有5號固收類理財產品A份額單筆申購上限、單一投資者持有上限均從40萬元上調至1000萬元。
此外,招銀理財也將旗下理財產品招睿鑫鼎日開三個月滾動持有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單戶持倉上限進行調整,從5000萬元上調至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提振投資者信心,還有銀行理財子公司出手自購旗下含權類產品。
11月中旬,為了與客戶風險共擔、信心共享,招銀理財宣布以自營資金購買旗下含權類產品mdash;mdash;招銀理財價值精選系列產品。同時,招銀理財高管、投資經理及員工亦購買了該系列產品。
華東地區某銀行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通過自購含權類產品直接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利益與投資者的利益緊密相連,有助于修復并鞏固投資者信心。其次,權益市場近期雖經歷了一定程度的修復,但仍處于相對低位,提供了布局優質資產的良好時機。通過自購也有助于引導投資者關注并理解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鼓勵其建立更為穩健和長遠的投資觀念。上述銀行人士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未來銀行下調理財產品費率和降低投資門檻的趨勢仍將持續。在此過程中,銀行理財子公司需要在營銷和投研能力方面齊發力。
周茂華認為,未來理財公司的競爭力仍要體現其投研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盡量在降低產品凈值波動情況下,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有吸引力的收益回報。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銀行應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投資便利性,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和調整費率等方式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其次,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銀行應根據投資者的不同需求和風險偏好,推出更多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理財產品,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江瀚說。
在此過程中,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理財產品的發展。因此,江瀚建議可以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更好地了解客戶的投資需求和行為習慣,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選購理財產品時則更應關注產品的收益率和風險水平的平衡。
江瀚表示,在選擇產品時,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并仔細了解產品的收益率和風險特征。同時,投資者在比較不同產品時,要關注產品的投資門檻和費率水平,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此外,投資者還應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和資產配置情況。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