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16 00:01 來源:金羊網 閱讀量:6703
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海報設計/伍巖龍
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是改革開放的“中國奇跡”。
作為廣東省一座重要的“經濟大市”,深圳從2011年GDP首破萬億元大關、2016年邁上兩萬億元關口,再到2021年突破三萬億元,十年之間連上兩個萬億元新臺階,總體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經濟總量實現4萬億元目標任務的沖刺之年。作為廣東四座GDP“萬億之城”之一的深圳,背后有著怎樣的發展密碼?又將如何承擔起經濟大市“挑起大梁”的責任,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跨越?
培育新動能加快產業向新轉型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深圳是全國“工業第一城”,2022年、2023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連續2年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
“深圳作為全國超大型一線城市,盡管外部環境不斷變化,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在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自始至終都把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培養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抓手。
曲建認為,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五個動力的投入,即勞動力、資本、科技創新、教育人力資源和制度創新。當前階段,深圳在后三個動力領域上進行投入、培育以及創新,經濟增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這三個動能培育的表現就在產業經濟發展之中,也就是產業結構的快速優化”。
他說,過去幾年,深圳不僅在工業領域繼續保持較好勢頭,更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異軍突起,也都印證了這個基本邏輯。
在創新動能的推動下,深圳從當初的“三來一補”“深圳加工”,逐步向深圳制造、深圳智造邁進,孕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如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聯網汽車正成為新的風口,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增加值增長14.1%。
未來,加快產業向新轉型升級是重要的課題。曲建建議,站在新階段,首要突破的是持續拉動產業新動能,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成形成勢、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他特別提到,數智時代,教育也擁有了新使命。“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的集中交匯點,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大量創新人才的有力支撐,培育新質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所在。”曲建建議,要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人才支撐,加大對地方高等教育、研發機構的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有效利用資源。
支持企業出海拓展全球市場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2024年以來,深圳從持續優化進口商品結構、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外貿基礎設施功能、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等方面發力,鞏固深圳外貿基本盤,促進外貿穩定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深圳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增速快于全國、全省。這也是深圳外貿進出口規模首次邁上4萬億元臺階,實現歷史性突破。
外貿連接著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隨著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2025年深圳外貿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廣東省政協委員、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集團財務副總裁李菊花看來,深圳要積極拓展外貿新陣地,積極助力本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實現國際化發展。
李菊花認為,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企業依托核心技術、產品競爭力的提升,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走出去”成為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雖然海外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但企業“出海”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如貿易壁壘、政治風險、文化差異等。
為幫助企業把握出海機遇和應對發展中的挑戰,李菊花建議政府為企業出海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務,在政策咨詢、融資服務、風險評估和安全指引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企業更好進行國際化布局;同時,主動深入研究并解讀國家出臺的各項鼓勵企業出海政策,幫助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降低出海成本,發掘更多市場機遇。
“深圳的企業要想盡辦法穩妥地占領國際市場,到國際相對安全的投資環境下進行投資。”曲建也提到,通過把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輸出到境外,讓深圳的企業在深圳總部的指揮下,能夠在境外開發建設新的產業鏈,構建起中國安全的供應鏈,這樣也能完成新的增長點培育,“眼下,要想方設法保出口、保訂單。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都要促進外貿的出口,確保外貿出口穩定增長”。
加大投資力度構建深圳都市圈
新年伊始,深圳市2025年首批新項目建設開工。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259個,分布在產業、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
據統計,2024年1—11月,深圳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其中,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23.8%。
投資是拉動經濟的“馬車”。作為萬億固投之城,深圳在經濟增長上更具韌性,面對未知的風險、挑戰也將更為淡定。
曲建分析表示,在經濟“逆水行舟”時期,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通過大項目帶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提升深圳都市圈的投資力度。
“具體來說,通過基礎設施的升級、城市間的聯通,讓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深圳GDP的增長提供條件。”曲建指出,深圳面積約1997平方公里,可開發利用的面積只有1000平方公里左右,空間狹小、缺乏產業腹地。因此他認為,從中長期來看,如何拓展深圳新空間成為關鍵問題。
對此,曲建建議,未來還需要以深圳都市圈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強化與周邊城市在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各城市之間要加強合作,形成合力,推動都市圈各區域間深度融合發展。
此外,李菊花關注到當前深圳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增速出現一定程度放緩的情況,她建議,盡快出臺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如政府補貼、稅收優惠、貼息等,充分釋放政策效應,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促進長期投資增長。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