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10 10:18 來源:中國廣告網 閱讀量:17456 會員投稿
小米SU7Ultra鎖單改配服務上線,給予用戶購車決策更多自由選擇
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用戶需求導向轉型的浪潮中,小米汽車于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的SU7 Ultra車型再次成為行業焦點。這家科技企業近日宣布開放“鎖單后改配”功能通道,允許消費者在支付定金鎖定訂單后,仍可靈活調整包括動力模式、智能駕駛包、個性化內飾等18類核心配置參數。這一打破傳統汽車銷售規則的服務模式,不僅引發用戶熱議,更被視作重構汽車制造業供應鏈效率的革命性嘗試。
柔性供應鏈支撐用戶深度參與
傳統汽車行業中,消費者一旦確認訂單配置,車企即啟動生產線排期,任何改動都需消費者退單重購。小米SU7Ultra的改配通道則依托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系統,通過模塊化生產設計實現三大關鍵突破:其一,核心部件預存動態調配機制,可實時響應配置變更需求;其二,智能工廠AI排產系統,將配置變更后的生產重啟時間壓縮至72小時內;其三,經銷商端同步開通3D可視化配置更新平臺,用戶可通過手機端比對不同方案的實際效果。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張教授指出,“這種模式相當于把汽車制造的‘后臺權限’部分開放給用戶,小米的供應鏈響應速度已逼近消費電子行業標準”。
用戶權益升級帶來市場正向反饋
根據小米官方披露數據,改配功能上線首周,已有超過23%的預定用戶調整過配置方案,其中智能駕駛模塊升級占比達65%,個性化配色方案修改占28%。來自深圳的消費者王先生表示:“最初選擇后驅長續航版,但試駕時發現四驅版在暴雨天的穩定性遠超預期,改配通道讓我避免了3萬元的配置差價損失。”更值得關注的是,改配需求大數據反向推動產品優化——小米緊急擴充了半苯胺真皮座椅、車載雙向逆變充電等原非主力配置的備貨量。這種C2B(Consumer to Business)的互動形態,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車的價值鏈生態。
行業連鎖反應催生服務競爭新維度
小米的創新實踐已引發連鎖反應。蔚來、理想等品牌宣布將試水“48小時閃電改配”服務;博世、寧德時代等供應商則加速推進模塊化電池、電機系統的標準化進程。羅蘭貝格《2025新能源汽車趨勢報告》預測,個性化配置服務能力將成為左右消費者決策的第三大因素,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突破2600億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付炳鋒評價道:“當硬件參數逐漸趨同,以用戶為核心的‘軟服務’創新才是中國車企全球化競爭的下一個戰場。”
科技基因賦能產業轉型深層邏輯
回溯小米SU7系列的發展路徑,從最初手機互聯生態的移植,到如今生產端用戶主權意識的覺醒,本質上是以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制造業邏輯。以改配服務為例,其背后是小米布局三年的“星云智能制造平臺”在發揮作用——該平臺整合5G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工廠、區塊鏈訂單追溯等關鍵技術,使單輛車的供應鏈響應效率提升58%。正如雷軍在最新采訪中所言:“汽車的終極形態不應是四個輪子加沙發,而是一個能隨用戶需求動態進化的智能終端。”當前,小米合肥二期智能工廠已預留30%的產能空間,專為未來更復雜的個性化服務做準備。
這場源于用戶配置自由的變革,正在書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敘事。當消費者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產品定義的參與者,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征程或將贏得更多可能性。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