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0 19:18 來源:中國網 閱讀量:8172
3月20日,A股三大主要股指小幅回調,保險指數領跌市場,截至截稿,保險精選指數跌幅達2.85%,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保險股的下跌?保險板塊是否已經跌到位了呢?
消息面上,今日首份上市險企2024年年報出爐,2024年底公司將投資回報率假設由4.5%調低至4.0%、風險貼現率假設由9.5%調低至8.5%/7.5%。基于2024年底假設,2024年公司實現NBV285.34億元,同比+25.6%;歸母凈利潤為1266.07億元,同比+47.8%;歸母營運利潤為1218.62億元,同比+9.1%。
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吳昊表示前期市場擔憂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行業面臨利差損風險,估值面臨一定壓力市場對保險股的風險偏好也有所降低。
我們認為,當前影響保險板塊的核心因素是資產端表現,保險板塊估值正面臨幾大正向催化。具體來看,一是長端利率明顯上行。截至3月19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為1.825%,較年初低點1.597%大幅回升23bps;同期申萬保險II僅上漲1.06%,滬深300上漲1.91%(2025.01.02-2025.3.19))較滬深300,長端利率顯著上行并未在保險板塊估值中得以體現。二是,權益市場戰略地位持續升級。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穩住樓市股市,股票市場的戰略地位持續升級,在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引導下,保險機構既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有望持續受益于中長期資金入市趨勢,后續多重政策值得期待。
監管層自2023年起持續引導行業下調預定利率,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從3.5%逐步降至2.5%,分紅險和萬能險的保底利率也同步下調。這一政策通過降低負債端剛性成本,緩解了險企的利差損風險。其中頭部險企在2025年“開門紅”期間,通過分紅險和年金險等高價值產品占比提升,進一步優化了成本結構。長期來看,負債成本下降使得險企的利差益空間擴大。近日,頭部險企在2025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無論是新單還是存量都沒有利差損,存量業務的打平收益率始終小于2.5%,且在持續優化,新增業務來看,去年資產端加大配置了高息股票以及交易債,整體做得不錯;負債端方面,監管持續推動行業優化成本,不僅為公司也為行業緩釋了負債成本壓力。”頭部上市險企在利差損風險的應對策略突出。
負債端,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兩會后政府就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作出重點安排,新一輪消費增長期或開啟,隨著相關保障需求陸續釋放,保費增速有望回暖。
對于未來保險板塊的投資機會,吳昊表示,從本身保險板塊估值來講,目前仍然處于較低分位水平,交易層面上具備安全墊;從負債端來講,目前居民儲蓄需求比較旺盛,上市險企NBV有望延續增長趨勢;中長期來看,壽險將成為中國進入老齡化、進入長壽時代的客戶的剛需,以壽險為基礎,持續奠定醫療健康養老的服務,保險行業仍然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從資產端來講,在當前國內宏觀經濟復蘇穩步向前、穩增長政策逐步出臺的背景下,市場做多情緒逐漸聚攏,有助于權益市場向上反彈,將會緩解險企資產端壓力。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