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5 07:31 來源:證券之星 閱讀量:6598
寧王,傳來兩則新消息:
第一,寧德時代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要知道距離寧德時代首次在A股披露赴港上市計劃,僅僅過去兩個月。如此神速的進展,讓不少人疑惑:“寧王為何急于二次上市?難道缺錢了?”
消息要結合起來看。
第二,寧德時代向蔚來能源注資不超過25億元,以股權合作方式深化雙方戰略互信。
出手合作就是25億,寧德時代并不缺資金!那么此番赴港,意在何為?
就在日前寧德時代公布的2024財報中,披露了其中的原因——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寧德時代也有了成長的煩惱。
當前的寧王想要的是更緊密的產業鏈合作,以及更深度的綁定。這背后,是新能源產業激烈的內卷,產能過剩、價格內卷之下,寧德時代也不能幸免。
01 “一升一降”背后的價格內卷
就在日前,寧德時代發布了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單。
喜的是,2024年,寧德時代凈利潤逆勢增長15.01%至507.45億元,平均日賺1.4億元!
憂的是,營業收入為3620.13億元,同比下降9.70%。
寧德時代營收下降背后,有兩個關鍵原因:其一,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其二,行業內卷導致的降價潮。
2024年,碳酸鋰、磷酸鐵鋰等原材料價格坍塌,拉低電池成本,儲能電芯價格跌至0.32元/Wh,跌幅達48%;動力電池進入“地板價”區間,從2023年的0.4元/Wh降至2024年的0.33元/Wh。 上游的電池產業鏈企業瘋狂擴產,最終帶來產能過剩危機。
寧德時代也被迫降價。去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均價0.75元/wh,同比下滑25%;儲能均價為0.7元/wh,下滑29%。
這導致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去年營收減少11.29%,儲能電池系統降低4.36%,寧德時代也走入了降價潮。
但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同比增長18.85%;儲能電池系統銷量同比增長34.32%。
這意味著銷量增長,并未帶動收入上升。一升一降背后,反映了行業的內卷帶來的價格激戰。寧德時代,也需要找到更多增長曲線、更大的市場,以面對這一競爭格局。
02 二次上市背后的全球化發展大計
2月,寧德時代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一出,市場眾說紛紜,A股市值過萬億,為什么寧王仍要二次上市?
先給結論:全球化發展戰略。
寧德時代的財報可一窺當前全球化戰略目標的急迫性。
一個重要的線索是,國內相關企業都在虧錢。
從電池上游產業鏈企業的財報來看,鋰礦雙巨頭都在虧損。 比如天齊鋰業2024年預計虧損57億,贛鋒鋰業預計虧損6.4億,那么動力電池的價格,自然跟著下調,收入下滑是必然。
而寧德時代亦不能免俗。去年,寧德時代最高的業務并不是動力電池,而是儲能電池。財報顯示,儲能電池系統去年毛利率達到26.84%,而動力電池系統為23.94%,首次實現反超。
激烈的競爭讓整個產業鏈收入下滑,在海外尋求更多增長曲線已經反饋到了財報上。2024年,寧德時代的境外收入為1103.36億元,同比下滑15.77%,占總營收的30.48%;毛利率為29.45%,同比增長9.88%。
海外擴張是寧德時代謀求H股上市的重要驅動力。寧德時代此前也曾指出,隨著海外建廠和運營的推進,企業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特別是歐元和美元。
寧德時代選擇赴港二次上市的核心動因是推進其全球化戰略,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的資金調度和跨境運營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
03 花無百日紅
時間倒回到三年前,憑借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加持,寧德時代緊跟產業機遇,借風而起。市值突破萬億,寧德時代迎來“高光時刻”。
對比老對手,比亞迪的市值提升速度并不如寧德時代,兩者的市值差距也一度曾擴大至7000億元。但是,比亞迪在今年2月發布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后,市值站上1萬億元,并持續創下新高,最終與寧德時代比肩。截至3月21日收盤,兩家市值均達到1.13萬億元。
比亞迪暫未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去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營收5022億元,同比增長18.94%,凈利潤252億元,同比增長18.12%。
除了老對手在緊追,寧德時代也需要面臨諸多行業競爭問題。一個典型就是車企引入第二、第三電池供應商,以及布局自研電池的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寧德時代的議價能力,沖擊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
2024年,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市占率為45.08%,同比增長1.89%,但與2021年和2022年(48.2%)的市占率相比仍有差距。
面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價格戰和競爭問題,寧德時代需要通過多種戰略手段來應對周期性下行壓力,赴港上市只是其中一個方法而已。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