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5 23:18 來源:東方網 閱讀量:15148
剛剛,作為國內首個融合權威工具書資源的智能審校解決方案的“辭文智能知識審校系統”正式發布,“辭文”基于《大辭海》權威知識庫與百度文心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創新成果,標志著出版行業智能化轉型邁入新階段。目前,“辭文”可以在10分鐘之內完成40萬字文本量的審校,并支持Word/WPS和PDF兩種主流文檔格式,樣品測試數據顯示,其錯誤識別準確率達到80%。
“辭文”實現了四大技術突破:精準的知識溯源能力,能讓用戶不僅知道“錯在哪里”,更明白“正確的應該是什么”;強大的多輪推理能力,可深入驗證文本多維度合理性,找出隱藏的邏輯謬誤;動態的知識更新機制,確保核查結果緊跟學術發展前沿;智能的交互式審校流程,既保留人工專業判斷,又發揮AI的效率優勢。審校工作效率成倍提升,有效解決傳統文本審校在知識性、邏輯性方面的痛點。
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敏試用了該審校系統。他拿了一篇文章讓系統審校,該文介紹了元好問的人生經歷和文學創作,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今癡男女,誰能過情關?語妙天下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是出自元好問之手。”
系統顯示::“也是”為“并非”;(原因):根據權威資料,并未提及“多情卻被無情惱”這句詩出自元好問之手,因此目標文本中的這一說法可能構成事實性錯誤。修訂內容將這一錯誤說法進行了更正,符合修訂要求。
“辭文”由上海辭書出版社聯合百度、鯨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歷時兩年研發,深度整合我國標志性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中30多萬詞條的權威知識體系與文心大模型理解、生成、邏輯、記憶四大核心能力。百度 AI 技術生態副總經理周奇表示,依托文心+飛槳的核心技術,百度致力于和硬件伙伴、技術伙伴、數據伙伴等共建生態,架起技術和行業專業知識的橋梁,打通大模型垂直領域應用的工程化“最后一公里”。上海市出版協會理事長胡國強認為,出版機構要不斷聚集自身的核心資源,融合先進的AI技術,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以科技之力激活文化資源,以跨界融合推動行業升級,推動出版業實現“智能+文化”的雙輪驅動。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表示,“辭文”突破以往各類文本審校工具的局限,實現了從“文字糾錯”到“知識審校”的能力跨越,但其價值更在于守護知識傳播的準確性與嚴肅性。據悉,目前該產品已成功應用于人文社科、科學技術等出版領域的文本審校,他舉例,“我們在某數字閱讀平臺上選取了一篇8000字的秦始皇主題文本,經專業編輯團隊植入25處精心設計的知識性錯誤,涵蓋歷史事件、人物關系、制度沿革等,使用辭文智能審校系統進行檢測,成功識別 20 處錯誤。使用4家其他審校系統,橫向對比測試數據顯示最高檢出8處,其他3家平均僅能發現2-3處。辭文還發現一處文本中原來就存在的錯誤。‘泰山刻石已殘,存字四行,每行十二字。現存山東泰山碧霞。’正確的是:‘泰山刻石已殘,存十字,現存山東泰山岱廟。’”未來,“辭文”還將拓展至新聞傳媒、教育科研等場景,致力于成為內容生產領域的“數字質檢員”。
據悉,上海辭書出版社與方正電子、啟裕科技等簽署了合作協議。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