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3-27 11:22 來源:投資界 閱讀量:15540
2024年,對中國互聯網行業來說,是異常熱鬧的一年。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路演上,元宇宙項目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AI短劇、AI網球訓練、AI教育……AI+一切。大廠也在AI戰場廝殺,砸下重金,投入資源,招兵買馬——對在校生來說,大模型方向成為“顯學”,取代推薦算法,成為就業市場的頭一號金字招牌。
但AI尚在投入期,回到賺錢這件事上,互聯網大廠的主動脈,還是那些成熟業務。“財報季”到來,互聯網大廠在近期集中發布了自己的季度和年度業績。我們也得以從中一瞥,那些互聯網大廠們過去一年都干得怎么樣,有沒有真的掙到錢,靠什么掙到了錢。
首先是這些大廠在過去的 2024 年里,實打實的收入和利潤情況:
細分到各個業務領域里,這些成熟的互聯網大廠在2024年幾乎都有同樣的選擇:努力讓自己的長板更長,再把希望寄托到創新業務里;靠能掙錢的業務多掙錢,再用錢去買新時代的門票。
游戲
騰訊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游戲一哥”,2024 年游戲業務收入 1977 億元,同比增長 10%。常青游戲組合從 2023 年的 12 個擴展到 2024 年的 14 個。
其中,騰訊國內游戲收入 1397 億元,同比增長 10%。主要得益于《無畏契約》、《火影忍者》、《金鏟鏟之戰》及《英雄聯盟手游》的收入增長,以及《地下城與勇士:起源》與《三角洲行動》的新收入貢獻。
另一位在游戲領域進步頗大的玩家是 B 站。B 站的游戲收入雖然僅為 56 億元,但同比增幅達到40%,主要得益于*授權的熱門策略游戲《三國:謀定天下》的強勁表現。
2024 年第四季度,B 站游戲收入同比增幅達到 79%,帶動第四季度營業額同比增加22%,幫助 B 站實現了*公認會計準則下的季度盈利。
視頻
先來看長視頻,三大長視頻平臺的盈利模式基本都是會員+廣告。
騰訊視頻公布其會員訂閱收入同比增長 3%,訂閱用戶數達到 1.13 億;優酷歸屬的阿里大文娛集團在 Q4 季度收入為 54.38 億元,同比增長 8%,主要是優酷廣告收入增長所帶動。
不同于其他三家,B 站的商業化模式相對多元,包括會員、廣告、直播帶貨等,以及 2024 年大力推動的“粉絲充電”計劃。該計劃允許付費用戶訂閱創作者的*高質量視頻,在過去一年吸引了超過 800 萬參與者。這一年 B 站大力推進創作者的收益提升,創作者總收入增長了近 500%,有近 310 萬創作者在平臺上獲得了收入。
B 站的用戶粘性也相對較高。截至 2024 年底,官方會員數量增長 12%,達到 2.58 億,12 個月留存率持續保持在 80% 左右。
在用戶活躍度上,中、短視頻平臺表現較好。第四季度,B 站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 99 分鐘,同比增長4%;短視頻平臺快手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了 125.6 分鐘,同比增長 5.8%。同時,快手在本季度的日活、月活用戶同比增長均為 5%,為電商、直播、廣告等商業化路徑打下了一定的用戶基礎。
騰訊也公布了視頻號相關信息。2024年,通過視頻賬號創造收入的創作者數量同比翻倍,且視頻賬號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0%。
電商
以 2024 年 9-12 月數據來看,阿里淘天集團營收為 1361 億元,同比增加 5%;加上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電商總營收為 1739 億元。該季度淘天的 88VIP 核心用戶群體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達到4900萬;另一方面,淘天集團也通過“全站推”吸引了許多中小商戶,客戶管理費用同比增長 9%。
京東零售在該季度收入達到 3071 億元,同比增長 14.7%,帶動京東集團業務季度增速重回雙位數。主要得益于國家補貼政策的推動,京東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收入同比增長 15.8%,達到 1741.5 億元,超過零售收入的一半。
拼多多在該季度的營收達到 1101 億元,同比增速為 24%。雖然營收連續多個季度下滑放緩,但拼多多在利潤方面表現突出。2024 年度經營利潤突破千億大關,達到 1084 億元,同比增長 85%。
有媒體報道稱,拼多多計劃投入千億人民幣,主要用于扶持中小商家,這一金額幾乎等于2024年的全年利潤。無論數據表現還是平臺動作,都說明拼多多已經從“瘋狂擴張”轉向“精耕細作”階段,以提升運營效率和優化平臺生態為主要目標。
智能硬件
沒錯,這個版塊里能打的只有小米。
小米在 2024 年繼續發力“人·車·家”戰略。“人”主要指手機業務,小米手機向高端化進一步沖擊,在中國大陸 4000-5000 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中,市占率*,達到24.3%;在 5000-6000 價位段的市占率也接近10%。智能手機業務全年收入 1918 億元,同比增長 23%。
“車”是小米在未來數年里的重頭戲。2024 年智能電動車等創新業務收入 328 億元,占整體營收的 9%。電動汽車全年交付量為 13.7 萬臺,創造新車企十萬臺最快下線紀錄。2025 年 2 月,小米發布 SU7 Ultra,3 天鎖單訂單超過 1 萬輛,提前完成全年銷售任務。
“家”指的是 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全年收入 1041 億元,同比增長 30%。智能大家電出貨量同比增長 47.4%,空調、冰箱、洗衣機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小米平板電腦在全球的出貨量也同比增加了 73%,在全球排名第五。
可以看到,2024 年是小米“全面開花”的一年。
廣告
2024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占總收入的 57%,達到 724 億元,同比增長 20%。快手抓住了商業化短劇的增量機會,同時通過 AI 進行投放模型優化,提升客戶的營銷效果。
B 站廣告收入同樣增長較大。廣告收入在其總收入中占比 30%,達到 82 億元,同比增長28%,增長動力主要是廣告效率提升和廣告產品優化。由于 B 站不設視頻貼片廣告,其廣告形態主要為品牌開屏廣告、視頻原生廣告、直播帶貨廣告、可添加銷售轉化組件的效果廣告等。
盡管不再是小米的發展重點,但其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和毛利率均在 2024 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廣告業務收入為 247 億元,同比增長 20.5%,主要源于小米在國內及海外的硬件出貨量提升,使得全球互聯網用戶規模持續擴大。
出海
2024年,主要互聯網公司進一步向海外發展。
騰訊出海主要靠游戲。2024 年國際市場游戲收入為 580 億元,同比增長 9%,得益于《PUBG MOBILE》等多款熱門海外游戲、以及騰訊收購的海外游戲廠牌 Supercell 的強力表現。
小米的海外收入達到 1533 億元,占總收入的 41.9%。在“手機×AIOT”業務中,海外收入占比達到 46%。當前小米手機在全球 53 個市場排名前三,手表、平板、耳機等也遠銷海外。
前面提到,互聯網用戶增加帶來互聯網收入的增長空間。2024 年,小米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占整個互聯網服務收入的 32.2%,達到 110 億元,同比增長 30%。
快手的海外用戶數量和收入也有所增長。2024 年第四季度,其海外收入同比增長 52.9%,經營虧損同比收窄 57.2%。快手的出海目標主要在巴西市場,收入增長也得益于巴西的用戶量、用戶活躍度以及電商訂單規模的持續上升。
電商出海的巨頭當然還是要看阿里、京東以及拼多多。京東和拼多多都未直接披露海外營收情況,但根據公開信息,京東物流以及拼多多海外版產品Temu都正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版圖。
AI
AI 無疑是最近幾年互聯網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百度最早提出 All in AI,其各項業務中都有 AI 的身影。
2024 年百度非在線營銷收入為 317 億元,同比增長 12%,主要受到 AI 云業務的推動。12月,文心大模型 ERNIE 每天處理約 16.5 億次 API 調用,外部 API 調用環比增長 178%;百度文庫 AI 功能的 MAU 達到 9400 萬,同比增長 216%,百度文庫成為全球付費用戶數量最多的人工智能產品之一;在搜索方面,22% 的搜索結果頁面包含 AI 生成內容,用戶每日搜索量同比增加了 2%。
另一個 AI 的重要應用在智能駕駛上。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蘿卜快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提供了超過 110 萬次服務,同比增長 36%。
在 ToB 服務方面,2024 年 12 月每天有 2.7 萬名廣告商通過百度 AI 智能體進行廣告投放,多個行業實現了投放增長。
不止是百度,各家大廠都將 AI 首先應用在廣告投放平臺上,不僅能夠提升投放效果,還能提升素材生成的效率。例如,快手第四季度 AIGC 營銷素材日均消耗超過 3000 萬元。另外,快手還推出了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其獨立 APP 的商業化收入已經超過了 1 億元。
騰訊和阿里也都在大力推進自己的 AI 大模型落地。
阿里推出了通義大模型,其 AI 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三位數的同比增長。阿里云業務也在第四季度重回 13% 的雙位數增長。阿里還開源了多個通義 Qwen 家族的大模型,目前Qwen 模型家族是全球*的 AI 模型家族之一。
小米對于 AI 的應用則滲透到“人·車·家”的各個底層系統里。小米發布了 AI 操作系統“澎湃OS 2” 以及 AI 語音助手“超級小愛”,能夠應用在手機、平板、智能電視、智能座艙中。而在智能駕駛方面,小米也已邁入行業*梯隊。
雷軍稱這是小米“史上最強年報”,全線業務都實現了高增長;陳睿表示 B 站 2024 年最后一個季度的盈利佳績,是反映社區價值和商業化效率的“里程碑”;拼多多年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成為繼騰訊、阿里之后第三家加入“千億俱樂部”的互聯網公司;曾經的“互聯網三巨頭”BAT仍在堅守各自的業務護城河。
但“傳統業務”之外,新的卡位戰已經開啟。
2025年開年,騰訊元寶和字節豆包,已在AI智能助手賽道打得火熱,在下載量排行榜上你追我趕;另一頭,Deepseek、Kimi 和“扭秧歌機器人”們的來勢洶洶,也時刻提醒著大廠,卡位戰隨時都有新玩家。
到明年,互聯網大廠們交的年度作業,也許就是另一番樣貌了。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